秒算六千万亿次,值1亿!
今年4月捐赠,今天落户运营
交大1981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
校友杨元庆以个人名义捐赠
绿色水冷高性能大型科学计算设备
中国高校最快高性能计算落地李政道研究所
14日,本月初刚刚启用张江实验楼的李政道研究所,又添国内大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机群。随着上海交通大学与联想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上海交通大学杨元庆科学计算中心在李所落户。
“今天,我的心情就像40年前拿到交大录取通知书一样激动。”今年4月上海交大建校125年之际,1981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校友、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以个人名义捐赠这一“新基建”,其中的绿色水冷高性能大型科学计算设备总价值1亿元。
科学计算中心坐落于张江科学城的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内。李所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研究方向包括宇宙学、粒子物理,以及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量子物理及应用。目前,所内各实验平台建设正稳步推进,这些研究领域恰恰是最需要高性能计算支撑的。杨元庆科学计算中心将为全所科研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帮助科学家进行攻关,实现科技突破。
走进计算中心,尽管其总占地仅300平方米,但凭借联想最先进的技术可以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提供6千万亿次/秒的强大算力。“这座中国高校算力最强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正式启用,意味着它终于可以正式投身服务母校基础科研和重大项目之中,”杨元庆笑称,“赤兔马遇到了关将军,物尽其用,我感到无比欣慰。”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杨元庆将计算中心的绿色水冷高性能计算机命名为“思源一号”。
在“思源一号”总计算力中,CPU提供了5.1千万亿次,GPU提供了约0.9千万亿次。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总裁童夫尧介绍,这一水平,在全球高性能计算(HPC)也就是高性能计算500强(TOP 500)中排名第132位,在中国HPC的TOP 100排名第12位,在中国高校HPC算力排名中则位列第一。
目前,中心分为水冷计算机房、存储机房、水泵房、空调房、配电房5个功能区域,采用动静分离设计。中心同时实现超高计算密度与功耗密度,6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仅需14个机柜,而一般通用数据中心需要70个机柜才能达到类似算力,可见其计算密度是通用数据中心的5倍,所需机房面积则不足通用机房的1/10。
此外,这一高性能计算系统的温水冷方式带来绿色节能效果。中国数据中心的平均能源利用效率(PUE)为1.9,意味着每用1度电进行计算,就需要额外的0.9度电为计算设备进行散热。而“思源一号”由于采用了联想第五代温水冷技术,系统PUE可以达到1.1,与通用风冷计算设备比较,节省电力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
据了解,由于计算器件产生的90%热量均通过冷板中流动的温水带走,因此减少了系统风扇功耗。同时,流动的50到60摄氏度温水,可以充分利用室温环境来散热,节省了因使用空调压缩机而带来的额外散热能耗。
有意思的是,系统通过温水散热,进水温度50摄氏度,出水温度60摄氏度,使得余热回收成为可能。目前这套系统产生的余热,可为其他基础设施供热,比如实验楼球形大厅冬天供暖、食堂厨房热水加热、地下室除湿,以及拓扑量子和时间投影两个实验室的空调温控。如此余热回收再利用,替代原来需要消耗的电力、燃气能源,可实现每年950吨、约10%比例的额外碳排补偿。
杨元庆科学计算中心正式启用后,将为李政道研究所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提供算力基座,也助力上海交大在双碳建设、疫情应对、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关键科技领域展开前瞻性研究。关于捐赠,杨元庆透露,考虑送母校一份什么样的生日礼物颇费心思,“我希望这份礼物,一来能够对母校的科研事业、对国家的科技创新有实实在在的帮助;二来最好是自己的得意之作,拿得出手,以无愧于母校和老师对我的培养。”
杨元庆校友在与青年学者们的交流中回忆道,当年交大计算机系只有一台王安博士捐赠的计算机,我们一周只有两小时的上机时间。现在,计算机和计算力已经大大普及,计算力特别是高性能计算,对理论研究、基础科研、人才培养都具有重大意义。他详细了解了各位青年学者的研究领域和高性能计算在他们科研中的使用,表示希望这座计算中心能够助力他们的科研取得更高的成就。
据悉,过去多年,联想每年研发投入均超100亿元,未来3年还将实现研发投入翻番,到2023年达到200亿。近期,联想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硬核科技人才1.2万人。今后,联想将在增加的研发投入中拿出一部分和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在推动科研机构实现创新突破和技术攻关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好的创新土壤和环境,培育更多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