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业网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业 信息技术

IBM陈旭东:深耕中国初心不改,IBM需要”1+1>2″的伙伴生态

by Thomas Chang
2024年9月10日
A A
陈旭东

陈旭东

北京 — 近日,由IBM和神州数码、中建材数字科技联合举办的”IBM 2024业务战略更新暨华南大区伙伴招募大会“在深圳成功举行,近60位合作伙伴代表深度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在全新竞争格局中突破增长瓶颈,通过跨界融合快速建立竞争优势,从而构建更广泛的合作伙伴生态。

在欢迎致辞中,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表示,四十年以来,IBM深耕中国市场的战略始终没有改变,伙伴生态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新的组织架构下,IBM将发力重点区域、重点渠道和重点行业,与合作伙伴们一起服务好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等重点客户,帮助他们打通从试验到规模应用的生成式AI之旅。以下是他的发言节选(部分内容经重新编辑):

尊敬的各位合作伙伴、各位嘉宾、现场的IBM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见到大家,现场有不少新朋友,所以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IBM。

首先,IBM大约在5年前将公司战略定位在混合云和人工智能(AI)。AI大家都知道,那为什么是混合云呢?IBM认为,未来企业不会只用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它的基础架构一定在多云环境中。第二,IBM在过去几年的业绩增长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我两年前加入时,公司的股价大概是128美元,今天我查了一下,已经突破了200美元。这说明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市场也比较认可。

第三,我想介绍一下IBM今天的整体业务架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IBM已经从一家硬件主导的科技公司转型为软件和咨询驱动的混合云和AI公司。如果看2023年的财报,软件和咨询业务在 IBM 总营收中占比超过四分之三。

在大中华区,IBM依然有相当完备的业务团队,包括外籍员工,主要由三大业务组成:红帽(Red Hat)、IBM科技事业部(IBM Technology)和IBM咨询(IBM Consulting)。自2018年被IBM收购以来,红帽一直以相对独立的模式运营;科技事业部由软件、硬件和服务组成,软件包括数据库、自动化到运维、watsonx人工智能和数据平台等各种企业级产品,硬件业务更多集中在主机、Power服务器和存储等领域。IBM咨询可以提供从战略到运营的端到端咨询服务,帮助客户落地生成式AI为代表的最新技术,并推动全球化战略。

IBM中国战略的关键词:区域市场、民营企业、伙伴为先

我们为什么选择深圳举办这次活动呢?原因很简单,市场和机遇。过去的三十年里,深圳可以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热土”,IBM正在服务或者服务过的许多大型民营企业,包括华为、腾讯,总部都在深圳。而IBM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重心,已经转向民营企业和在华外企,所以深圳是一个我们非常看重的区域市场。

扩展到大中华区,我们的战略重点有三:挖潜重点大客户、突破新市场、大力拓展渠道。在第三点上,我们已经下定决心,争取完全通过渠道实现新客户的拓展,IBM产品的集成和服务也更多仰赖合作伙伴,所以,合作伙伴对客户的支撑能力对IBM而言特别重要。

迎接AI新时代,您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回顾人类技术发展的历史,AI将成为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重塑人类社会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如果看这些技术推动全球GDP增长十倍的时间,蒸汽机用了近100年,电力用了近80年,互联网只用了50年左右;AI预计将用更短的时间。IBM CEO Arvind Krishna预测,2024年是企业从试用AI迈向规模化应用AI的关键一年。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CEO们正在积极利用生成式 AI 来实现快速转型,包括开展试点项目、提高效率和推动业务增长:47%的受访CEO已经开展了试点,67%的CEO对2030年前,利用AI推动、实现业务增长表示乐观。

从AI的历史来看,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被普遍视为人工智能这一学科的起点,IBM 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参与者。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AI的发展经历过两次低谷,到近年来实现以大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技术和理论突破,再到今天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让大家看到了一条可能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

我认为,AI在这些领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个人效率(如脑力劳动)提升、机器辅助或者取代体力劳动、大幅度降低新材料和药品研发时间、自动驾驶、机器人等等。短期来看,AI技术已经在帮助消费者提高个人生产力,而在企业端的应用并没有那么容易。

 

AI的飞速发展让IT环境变得愈发复杂,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是混合云,IT架构的演化使IT架构越来越复杂,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不同云的优势、基于多云环境部署应用,同时保证IT架构的安全性和资源调用的灵活性。第二是数据和AI,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增长都达到50%甚至60%以上,包括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语音、图像、文字等)。现在AI所带来的变革,就是向数据要资产,向数据要竞争力。第三是自动化,从”+AI”到”AI+”时代,企业需要让数据流动更顺畅、流程更简化,从而提高自动化水平,比如减少重复工作、重构运营模式等。

为什么选择IBM?

IBM正在利用自身在混合云和AI方面的能力,提供包括硬件、软件和AI平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加速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AI驱动、自动化方向发展,并简化IT复杂性。

在企业级AI领域,IBM基于在AI领域的数十年积累,形成了以下优势:

  • 第一,全球广泛应用:早在2011年发布的企业级AI Watson,已经服务了全球超过4万家企业客户。去年发布的企业级 AI 与数据平台 watsonx,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需要的数据、建立合适的模型、监管系统的运营,还与Watson产品无缝对接,为企业客户提供从传统AI到生成式AI的完整解决方案。
  • 第二,“咨询+技术”的独特价值:可以说,IBM是为数不多的既能帮助企业解决数据治理、IT架构现代化等入门障碍,同时推动业务出海、安全合规、打造全球品牌的科技公司。
  • 第三,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从2023年开始,IBM一直保持稳健的业绩增长和利润改善;最近,IBM相继荣获IDC 评选的生成式AI治理平台”全球领导者”,以及Forrester 评选的语言AI基础模型”强劲表现者”,这足以证明市场和客户对IBM混合云和AI解决方案的认可。

IBM不只是企业级AI技术的引领者,也是AI的积极践行者。自2019年以来,IBM已经在人力资源、IT、供应链、内部运营等多个业务领域,引入了生成式AI和自动化工具,带来了明显的效益提升,包括节约成本、提升员工满意度等。比如,AI 赋能的HR运营平台一站式服务AskHR Chatbot经过不断迭代,已经能回答绝大部分HR相关的问询,并提供多种自动化服务。

面向新的AI时代,IBM的混合云战略已经得到市场认可,强大的AI全栈产品和服务支撑也将确保我们在各个市场保持竞争力。我们将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支持,共同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完整、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谢谢大家!

Tags: 企业活动

其他资讯

信息技术

通义大模型将接入惠普AI助手 探索AI能力端侧落地

2025年7月24日
信息技术

签约上合!NETSOL 携手天津共启数字经济合作新征程

2025年7月12日
信息技术

腾讯荣膺「2025私隐之友嘉许奖」金奖及最佳资料外泄事故应变计划奖 表彰其保障个人信息隐私的卓越表现

2025年7月11日
信息技术

腾讯举办中国首个全模态生成式推荐算法大赛,吸引全球超6000名学生参加

2025年7月11日
信息技术

领跑100|联想×吉利,共筑汽车智算新引擎

2025年7月3日
信息技术

华为宣布开源盘古7B稠密和72B混合专家模型

2025年7月1日
<简体> <繁體>

菜鸟与申通快递达成无人车合作,助力申通快递冲刺年内用车2000辆目标

2025年7月9日

...

比亚迪与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具身智能实验室,推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

2025年7月10日

...

凯德集团(中国)与阿里云签署合作备忘录 开启线上线下全业务生态合作新阶段

2025年7月18日

...

霍尼韦尔举办首届中国增长峰会 集全球智慧共筑本土创新

2025年7月3日

...

恩智浦与吉利汽车研究院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创汽车智能化未来

2025年7月5日

...

小鹏汽车6月共交付新车34,611台,2025上半年累计交付197,189台,超过2024全年交量

2025年7月3日

...

瑞金医院联合华为开源RuiPath病理模型,加速行业智能化落地

2025年7月1日

...

小鹏汽车携多款重磅产品亮相链博会,科技实力引海内外关注

2025年7月22日

...

华为与中国联通持续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开启智联共生新未来

2025年7月20日

...

吉利汽车与极氪签订合并协议

2025年7月16日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于促进全球跨国公司、机构在华贸易、投资与业务发展;促进大中华区业务交流与合作;关注最新企业动态和行业趋势;分享经营与管理经验;传播卓越理念,为各方在华取得商业成功,促进可持续发展、友好交流贡献力量。

联 系 我 们 | CONTACT US

商务合作联系: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体资讯联系: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资源联系:  hr#apac-business.com

* (替换# 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Copyright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沪ICP备2022016631号-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Copyright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沪ICP备2022016631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