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網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業 信息技術

IBM陳旭東:深耕中國初心不改,IBM需要”1+1>2″的夥伴生態

by Thomas Chang
2024年9月10日
A A
陳旭東

陳旭東

北京 — 近日,由IBM和神州數碼、中建材數字科技聯合舉辦的”IBM 2024業務戰略更新暨華南大區夥伴招募大會“在深圳成功舉行,近60位合作夥伴代表深度參與,共同探討如何在全新競爭格局中突破增長瓶頸,通過跨界融合快速建立競爭優勢,從而構建更廣泛的合作夥伴生態。

在歡迎致辭中,IBM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陳旭東表示,四十年以來,IBM深耕中國市場的戰略始終沒有改變,夥伴生態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新的組織架構下,IBM將發力重點區域、重點渠道和重點行業,與合作夥伴們一起服務好民營企業、跨國公司等重點客戶,幫助他們打通從試驗到規模應用的生成式AI之旅。以下是他的發言節選(部分內容經重新編輯):

尊敬的各位合作夥伴、各位嘉賓、現場的IBM同事們: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見到大家,現場有不少新朋友,所以我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IBM。

首先,IBM大約在5年前將公司戰略定位在混合雲和人工智能(AI)。AI大家都知道,那為什麼是混合雲呢?IBM認為,未來企業不會只用公有雲或者私有雲,它的基礎架構一定在多雲環境中。第二,IBM在過去幾年的業績增長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我兩年前加入時,公司的股價大概是128美元,今天我查了一下,已經突破了200美元。這說明我們的戰略是正確的,市場也比較認可。

第三,我想介紹一下IBM今天的整體業務架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IBM已經從一家硬件主導的科技公司轉型為軟件和諮詢驅動的混合雲和AI公司。如果看2023年的財報,軟件和諮詢業務在 IBM 總營收中佔比超過四分之三。

在大中華區,IBM依然有相當完備的業務團隊,包括外籍員工,主要由三大業務組成:紅帽(Red Hat)、IBM科技事業部(IBM Technology)和IBM諮詢(IBM Consulting)。自2018年被IBM收購以來,紅帽一直以相對獨立的模式運營;科技事業部由軟件、硬件和服務組成,軟件包括數據庫、自動化到運維、watsonx人工智能和數據平台等各種企業級產品,硬件業務更多集中在主機、Power服務器和存儲等領域。IBM諮詢可以提供從戰略到運營的端到端諮詢服務,幫助客戶落地生成式AI為代表的最新技術,並推動全球化戰略。

IBM中國戰略的關鍵詞:區域市場、民營企業、夥伴為先

我們為什麼選擇深圳舉辦這次活動呢?原因很簡單,市場和機遇。過去的三十年里,深圳可以說是中國民營企業的”熱土”,IBM正在服務或者服務過的許多大型民營企業,包括華為、騰訊,總部都在深圳。而IBM在中國市場的戰略重心,已經轉向民營企業和在華外企,所以深圳是一個我們非常看重的區域市場。

擴展到大中華區,我們的戰略重點有三:挖潛重點大客戶、突破新市場、大力拓展渠道。在第三點上,我們已經下定決心,爭取完全通過渠道實現新客戶的拓展,IBM產品的集成和服務也更多仰賴合作夥伴,所以,合作夥伴對客戶的支撐能力對IBM而言特別重要。

迎接AI新時代,您的企業準備好了嗎?

回顧人類技術發展的歷史,AI將成為蒸汽機、電力和互聯網之後,重塑人類社會的第四次技術革命。如果看這些技術推動全球GDP增長十倍的時間,蒸汽機用了近100年,電力用了近80年,互聯網只用了50年左右;AI預計將用更短的時間。IBM CEO Arvind Krishna預測,2024年是企業從試用AI邁向規模化應用AI的關鍵一年。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CEO們正在積極利用生成式 AI 來實現快速轉型,包括開展試點項目、提高效率和推動業務增長:47%的受訪CEO已經開展了試點,67%的CEO對2030年前,利用AI推動、實現業務增長表示樂觀。

從AI的歷史來看,1956 年的達特茅斯會議被普遍視為人工智能這一學科的起點,IBM 也是這次會議的重要參與者。伴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AI的發展經歷過兩次低谷,到近年來實現以大數據、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為代表的技術和理論突破,再到今天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讓大家看到了一條可能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

我認為,AI在這些領域會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比如個人效率(如腦力勞動)提升、機器輔助或者取代體力勞動、大幅度降低新材料和藥品研發時間、自動駕駛、機器人等等。短期來看,AI技術已經在幫助消費者提高個人生產力,而在企業端的應用並沒有那麼容易。

 

AI的飛速發展讓IT環境變得愈發複雜,企業管理者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首先是混合雲,IT架構的演化使IT架構越來越複雜,企業需要充分利用不同雲的優勢、基於多雲環境部署應用,同時保證IT架構的安全性和資源調用的靈活性。第二是數據和AI,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大部分企業的數據增長都達到50%甚至60%以上,包括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語音、圖像、文字等)。現在AI所帶來的變革,就是向數據要資產,向數據要競爭力。第三是自動化,從”+AI”到”AI+”時代,企業需要讓數據流動更順暢、流程更簡化,從而提高自動化水平,比如減少重複工作、重構運營模式等。

為什麼選擇IBM?

IBM正在利用自身在混合雲和AI方面的能力,提供包括硬件、軟件和AI平台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加速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向AI驅動、自動化方向發展,並簡化IT複雜性。

在企業級AI領域,IBM基於在AI領域的數十年積累,形成了以下優勢:

  • 第一,全球廣泛應用:早在2011年發布的企業級AI Watson,已經服務了全球超過4萬家企業客戶。去年發布的企業級 AI 與數據平台 watsonx,不僅能幫助企業找到需要的數據、建立合適的模型、監管系統的運營,還與Watson產品無縫對接,為企業客戶提供從傳統AI到生成式AI的完整解決方案。
  • 第二,“諮詢+技術”的獨特價值:可以說,IBM是為數不多的既能幫助企業解決數據治理、IT架構現代化等入門障礙,同時推動業務出海、安全合規、打造全球品牌的科技公司。
  • 第三,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從2023年開始,IBM一直保持穩健的業績增長和利潤改善;最近,IBM相繼榮獲IDC 評選的生成式AI治理平台”全球領導者”,以及Forrester 評選的語言AI基礎模型”強勁表現者”,這足以證明市場和客戶對IBM混合雲和AI解決方案的認可。

IBM不只是企業級AI技術的引領者,也是AI的積極踐行者。自2019年以來,IBM已經在人力資源、IT、供應鏈、內部運營等多個業務領域,引入了生成式AI和自動化工具,帶來了明顯的效益提升,包括節約成本、提升員工滿意度等。比如,AI 賦能的HR運營平台一站式服務AskHR Chatbot經過不斷迭代,已經能回答絕大部分HR相關的問詢,並提供多種自動化服務。

面向新的AI時代,IBM的混合雲戰略已經得到市場認可,強大的AI全棧產品和服務支撐也將確保我們在各個市場保持競爭力。我們將為合作夥伴提供更好的支持,共同為客戶提供更靈活、更完整、更高效的解決方案。謝謝大家!

Tags: 企業活動

其他資訊

信息技術

博世與阿里巴巴深化戰略合作,以人工智能賦能數字化創新

2025年9月3日
信息技術

BOSCH與阿里巴巴深化戰略合作 以AI賦能數字化創新

2025年9月3日
信息技術

阿里兩大戰略投入見效 雲加速增長26% 閃購推動淘寶MAC升25%

2025年8月30日
信息技術

阿里巴巴開源數字人視頻生成模型

2025年8月28日
信息技術

英邁中國與HPE達成戰略合作,為中國IT基礎設施領域注入新活力

2025年8月22日
信息技術

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與聯想集團合作簽約

2025年8月1日
<簡體> <繁體>

阿里兩大戰略投入見效 雲加速增長26% 閃購推動淘寶MAC升25%

2025年8月30日

...

嘉吉再生農業研究項目圓滿收官,中國首個再生農業研究院落地河北大名!

2025年8月27日

...

卡泰馳完成戰略入股汽車之家,加速構建汽車產業新生態

2025年8月28日

...

立邦中國與廣州城投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築城市美好未來

2025年8月27日

...

康明斯在上海正式啟動全球分撥中心新址

2025年9月9日

...

Microchip產品榮獲2025半導體市場創新表現獎——年度優秀AI芯片獎

2025年8月29日

...

三十年從紮根到盛放,安捷倫中國本土製造的來時路

2025年8月30日

...

巴斯夫與傅利葉攜手開發下一代人形機器人新材料解決方案

2025年8月19日

...

禮來與京東健康達成戰略合作 共築一站式慢病管理生態

2025年8月30日

...

林慧虹女士被任命為恒生銀行總裁

2025年9月13日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於促進全球跨國公司、機構在華貿易、投資與業務發展;促進大中華區業務交流與合作;關注最新企業動態和行業趨勢;分享經營與管理經驗;傳播卓越理念,為各方在華取得商業成功,促進可持續發展、友好交流貢獻力量。

聯 系 我 們 | CONTACT US

商務合作聯繫: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體資訊聯繫: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資源聯繫:  hr#apac-business.com

* (替換# 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10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