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全球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交易活动较为活跃。 根据调研机构 Greater China Business [华业网] 的统计,从2022年7月到2024年6月期间,产生了超过200笔各类跨境投资并购交易。
其中并购与股权投资较为活跃,其中不乏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交易案。 例如:麦当劳全球收购凯雷集团在麦当劳中国所持有的全部股份; 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 以及大众汽车收购小鹏汽车股份等交易。
与此同时,合资正在成为中外企业推进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选项,过去一段时间,新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有所上升,外资公司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深化在华业务布局,而中国企业也通过合资提升企业国际化能力。
此外,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剥离与出售的交易也在增多,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国企业、私募基金与跨国公司都是这些出售业务的活跃买家,各方也通过收购与出售交易实现各自的商业价值。
以下是[华业网]从200笔跨境投资并购交易案中梳理出的50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交易项目。多位在华资深的投资并购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对近年来的跨境投资与并购趋势表达了各自的观察与看法。
资深跨国顾问、英特华管理合伙人Eduardo Morcillo 孟逸风先生表示:在中国投资的新趋势揭示了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变,行业整合和消费转变促使企业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如今企业信奉“三维中国”这样一个理念,主要侧重于三个关键点:第一、更深层次的本土化;第二、将中国定位为全球创新中心;第三、认识到中国企业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巩固,企业需要扩大运营规模,以满足“中国速度和成本”的需求,同时充分接受当地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中国企业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既创造了竞争机会,也创造了合作机会,因此跨国公司必须调整战略,在这种不断变化的高增长环境中取得成功。
安迈董事总经理及交易咨询团队亚洲区联席领导人袁皈泰女士表示: 在过去的20年,中国曾经被跨国企业视为首选投资地。 但是受后疫情时代增长乏力、地缘局势日益紧张、监管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国内竞争加剧等影响,近几年来跨国企业对其在华业务及投资策略发生了变化。 部分跨国企业选择出售、分拆中国业务,或制定“中国+”战略,减少对华依赖并着力培养中国以外的运营能力。中国的经济现状也对过去二十年来蓬勃发展的私募股权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其投资人要求加强对被投企业的退出,并在近期举办的新加坡私募股权投资大会(Super Return Conference)上形成了“DPI即新IRR”的共识。随着IPO几近停滞,若干投资标的竞价结果不理想,很多私募股权基金转向其他退出途径,如向接续基金或私募股权二级基金(S基金)折价出售在手标的。
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彦先生表示: 涉及中国的并购交易的趋势呈现出“多样性”。我们不仅看到入境并购交易,同时与注意到了越来越多中国公司为渗透海外市场而进行的出境投资并购交易。交易来源也呈现出了多样性。我们最近代表一家中国公司与智利买家达成交易。除了欧盟和美国,我们还看到更多涉及南美、非洲和中东司法管辖区的跨境交易。最重要的是,并购交易的驱动力一直在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动态角色而变化。如今,并购交易中的中国买家青睐那些拥有市场份额、成本效益高的原材料以及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的投资对象,这就像10-20年前西方投资者在审视中国并购目标时的方式一样。如今科技的双向交流更多,而中国过去只“进口”技术。
根据SS&C Intralinks 2024年第四季度并购交易数据,亚太地区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表现优于市场,该地区的新交易活动增长了20%以上。然而,与2023年第二季度的强劲表现相平衡,该地区环比持平。市场保持相对稳定,本季度末呈上升趋势。在我们的超额表现预测的地区之中,中国大陆、香港和印度都处于上升趋势,这也表明这些地区的增长将是持续的。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于2024年开展了一轮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在当前环境下,全球各大企业和投资机构对于跨境投资、并购、合资、业务剥离的一些最新动向。该调研报告帮助企业和机构一窥当下跨境投资的最新趋势。
该调研报告是基于对 637 位来自各行业企业全球、亚太区、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总法律顾问、战略与并购负责人、财务与税务负责人、事业部负责人、人力资源负责人,合资公司管理者、企业前员工以及投资顾问等专业人士的问卷以及案头工作得出调研结果。如您希望索取 《中国并购合资与剥离调研报告2024》完整版资料,请发送邮件联系华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