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自2009年以來受國內外金融從業者、國際貿易參與者和投資者等廣泛關注的話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在這十多年中,通過逐步解除跨境交易中人民幣使用的限制、積極的政策完善以及技術體系的更新,在貿易、投資和金融交易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人民幣國際化在2019年再上新台階,其支付貨幣功能不斷增強,投融資貨幣功能持續深化,儲備貨幣功能逐漸顯現,計價貨幣功能進一步實現突破,並且人民幣繼續保持着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人民幣跨境使用總體情況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在2019年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資本流出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人民幣跨境使用逆勢快速增長。總體來看,人民幣國際使用過程中呈現如下三個特點:
貿易人民幣流入增加:經常項目收付金額同比增長,貨物貿易由凈匯出轉為凈匯入,服務貿易收付金額增幅較大,服務貿易和收益匯出凈額擴大。同時根據人民銀行對外貿企業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2019年以來外貿企業參與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積極性較高,約84.6%的外貿企業表示願意選擇人民幣作為跨境結算主要幣種。從企業類型來看,國外投資企業和港澳台投資企業開展比例較高,分別為88%和89%,大企業更傾向於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和投資結算,佔比達89%。
跨境資本流入增加:通過金融市場開放不斷加深,資本項目收付占跨境人民幣收付的比例不斷提高,其中證券投資增長顯著,直接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China Interbank Bond Market,簡稱CIBM)吸引外資凈流入金額居首位。
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貶有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根據2021年4月信息,央行首次在公開場合透露在考慮放棄常態化控制匯率的目標,引起國內外金融圈的廣泛關注。因此之後人民幣匯率走勢也有待長期跟蹤,其將會深度影響進出口貿易的盈虧以及資本的跨境流動。
法興銀行在13個非洲國家開通人民幣結算服務
金融市場開放為周邊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雙邊貨幣金融合作不斷深化。自2008年以來,中國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本幣結算協議和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與此同時,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量逐年增加。為了盡量減少外幣匯率浮動對商業成本與利潤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進出口貿易企業希望在交易中使用人民幣,並傾向於與貿易方直接簽訂人民幣合同。法國興業銀行(簡稱“法興銀行”)充分認識到這一需求對非洲以及在非開發業務的企業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法興銀行在2014年9月首次在喀麥隆開通人民幣結算服務,目前已經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貝寧、科特迪瓦、加納、幾內亞、塞內加爾、多哥、喀麥隆、剛果(布)、乍得、馬達加斯加和莫桑比克共13個非洲國家開通了此項服務。同時,在馬達加斯加與莫桑比克還可以開通人民幣賬戶。
除此之外,隨着企業全球業務的進一步發展,海外分支機構越來越多,對企業財資部門人員的挑戰越來越大。一個全球化、多功能的現金管理平台是大型跨國企業發展急切的需求。法興銀行依託全球化的中文版網銀平台致力於幫助客戶在世界範圍內對其在海外的帳戶進行安全、高效和便捷的賬戶統一管理。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簡稱CIPS系統)是經人民銀行批准專司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業務的批發類支付系統,致力於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資金清算結算服務,是中國重要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CIPS系統開發運營公司跨境清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在2021年4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金融業雙向開放,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助力“一帶一路”資金融通與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建設背景,主要是隨着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不斷增長,跨境人民幣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而迫切需要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支撐業務發展,並且進一步整合現有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渠道和資源,提高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效率。目前CIPS系統已進入第二期階段,共有47家直接參与者,1124家間接參與者,跨越6大洲,其中在非洲擁有39家。
法興銀行作為CIPS的間接參與行,可以協助企業進行跨境人民幣結算優質企業評估,完成盡職調查和合規評價,從而適用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