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表示:“長期而言,博世將繼續堅持本土化發展,積極布局包括電氣化、氫能、燃料電池、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創新等戰略重點領域。”
- 推動可持續發展:投資電氣化和氫燃料電池,減少本土產業鏈二氧化碳排放
- 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創新:智能製造獲殊榮
- 2022年計劃招募超過4000名員工,攜手本土人才推動創新
中國,上海——作為全球領先的技術與服務供應商,博世集團2021年在華業績保持增長,銷售額達到約1286億人民幣(約169億歐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9.6%,並創下在華銷售額新高。在博世中國2022年度新聞發布會上,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表示:“中國繼續保持博世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長期而言,博世將繼續堅持本土化發展,積極布局包括電氣化、氫能、燃料電池、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創新等戰略重點領域。”但另一方面,中國的新冠疫情帶來了不確定性與變化。“確保員工的安全與健康是博世的首要任務,我們正為處於封控中的員工儘可能提供幫助。”哈通博士強調,“博世也將與中國的員工和業務夥伴們並肩應對挑戰,盡我們的全力支持客戶需求和產業供應鏈。”
共同抗疫,生產保供
由於2022年初新冠疫情的再次襲來,博世在西安、蘇州、長春等多地的生產先後受到影響,但同時積累了寶貴的疫情防護和閉環生產的經驗。目前,由於疫情的持續發展和物流因素,博世在中國各地的生產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原材料供應短缺,從而產能有所限制。博世在上海和江蘇太倉的三個汽車部件工廠以及位於上海嘉定的熱力技術工廠由於疫情管控仍處於閉環生產。
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博士表示:“隨着疫情逐步緩解,政府和行業協會對於復工復產的重視和支持,我們看到了積極好轉的趨勢。然而汽車等產業的供應鏈很長,環環相扣。整體恢復產能需要每一個生產供應和物流運輸環節的打通,仍有待時間和共同努力。”博世在各地的工廠嚴格遵守當地防疫規定,落實各項措施保護員工健康安全,同時準備了應急預案全力保障核心業務的運營。此外,博世與上級供應商和物流合作夥伴保持密切溝通,積極分享疫情防護和閉環生產等經驗,幫助他們儘快復工復產。
推動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
儘管眼前面臨諸多挑戰,博世仍將繼續投入技術創新,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目標。哈通博士表示:“博世將在未來的三年,圍繞氣候中立的目標投入30億歐元用於技術創新。”博世將在各個技術領域開發能源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其中,電氣化和綠氫將是兩大戰略重點。在中國市場,氣候中立理念已融入博世各業務板塊的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理念。例如,在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板塊,博世提供全棧式電氣化解決方案,覆蓋個人出行到運輸物流場景,包含兩輪、私人出行、輕卡、重卡等多種出行方式。以氫燃料電池為例,博世自2018年來持續投資建立本土能力,目前已開發了更高功率氫動力模塊,並將在2022年實現本地化生產。同時,博世正攜手慶鈴、威孚和濰柴共同投資合作,積極推動本土市場氫動力系統和固定式燃料電池的發展。在家居生活領域,博世不斷推出綠色消費產品。例如,博世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分戶式採暖特點推出智能舒適的採暖4.0系統;博世家電兩款全自動滾筒式洗衣乾衣機獲評“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認證。
博世是全球首家在生產經營端實現碳中和的工業企業,並目標在2030年前將整個價值鏈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5%。在供應鏈端,博世向中國的供應商發布了可持續發展指南,從6個維度在供應鏈中推動碳中和具體行動,包括減碳意識培訓、碳數據披露、碳目標設立、碳數據庫建立、供應商碳意識成熟度評估和最佳亞太區供應商可持續發展評獎等。博世於2022年邀請了全球範圍內2000家供應商加入CDP碳信息披露項目,其中中國供應商就達到約350家。
在自身的節能減碳方面,從2019年至今,博世中國共啟動443個節能項目,累計節約能源9600萬千瓦時,相當於41000戶中國家庭的年用電量。2022年,博西華家用電器有限公司、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以及博世動力總成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獲評了“國家級綠色工廠”,成為認證的綠色製造企業先進典型。
堅持本土化戰略
2021年,受益於中國市場汽車和行走機械的快速復蘇,博世在華業務保持了增長。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博士認為,這有賴於博世在華長期堅持本土化戰略,持續投資和加強本土研發能力建設。近十年來,博世累計在中國市場的投入超過500億人民幣。在汽車領域,僅以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為例,其中國區員工總數已超過1200人,其中研發人員佔比近88%,分布於上海、蘇州兩地的研發中心。在2021年,該研發團隊人員規模同比增長超過23%,聚焦智能座艙、輔助與自動駕駛兩大技術領域。在工業領域,博世力士樂投資的樂卓液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在蘇州成立,將為市場提供高質量和高性價比的液壓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並以快速響應服務本土需求。
智能物聯網助力智能製造
作為最早發起工業4.0的企業之一,博世不斷通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創新,提升智能製造。隨着中國汽車產業的製造升級對於零部件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質量管理從被動和糾錯轉向了主動和預測。博世蘇州的團隊在中國創新性地開發了“Q4.0質量管理模式”,以零缺陷為目標,以數據為驅動,通過智能化工具系統,實現全價值鏈協同的質量管理。憑藉這一創新,博世蘇州榮獲2021年“中國質量獎”,這是一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辦、在質量領域授予組織及個人的最高榮譽。博世蘇州也是獲此殊榮的首個外資企業。此外,繼無錫動力總成工廠和蘇州汽車電子工廠後,2022年初,博世長沙工廠憑藉著本土團隊自研的AI驅動生產能源管理系統、端到端物流集成平台等5項前瞻創新舉措,獲評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博世希望能進一步分享自身在精益生產管理領域的經驗,以支持中國製造的數字化升級,釋放綠色低碳潛能。
攜手本土人才推動創新
2021年博世中國員工增長近3000人,其中約1/3增長來自研發人員,主要涉及自動駕駛、軟件服務和汽車工程等領域,這對開發符合本土需求的創新產品和為客戶提供靈活的響應至關重要。在數字化浪潮中,為幫助員工實現個人能力提升和轉型,博世提供包含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多領域的系統性、模塊化、進階型的培訓指導。同時,靈活辦公政策和混合工作協作模式支持員工更自由地安排工作地點和時間,並讓專業人才可以聚焦於創新。在吸引人才方面,博世中國也在近十年投資超過5000萬人民幣用於校企合作,與中國多所大學在燃料電池、自動駕駛、智能製造等領域建立長期合作。在人工智能領域,博世和清華大學攜手建立了機器學習聯合研究中心,共同推進工業AI的發展。2022年,博世中國連續十一年蟬聯“中國傑出僱主”。陳玉東博士表示:“今年,我們將新增超過4000個崗位,為本土人才提供廣闊的創新和具有全球視野的發展平台。”
博世中國展望
2022年的開端充滿挑戰,博世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從而很難對今年未來的整體表現作出準確的預期。疫情反覆、芯片短缺和供應鏈壓力仍將持續,同時伴隨着原材料、能源和物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長期而言,博世在中國市場仍將堅持本土化發展,積極布局包括電氣化、氫能、自動駕駛、製造業升級等戰略重點領域。
博世集團:2022年的預期及發展戰略
儘管面臨嚴峻的市場環境,博世集團在2021財年的業績仍取得了穩健增長。今年第一季度,技術與服務供應商的整體銷售額也實現了5.2%的增長。博世集團預計今年銷售額增長將超過6%,但由於業績增長的負擔正在增加,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的上升等因素,息稅前利潤率將會處於3 – 4%之間。“2021財年的業績表現提振了博世集團應對本年度嚴峻環境的信心。”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表示。當前,主要的不確定因素之一來自於歐洲衝突及其潛在影響。哈通博士認為,目前的局勢凸顯了決策者們和全社會面臨的壓力,即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大力開發新的能源來源。他表示,儘管面臨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博世集團仍在持續和系統性地朝着緩解全球變暖的目標而努力。此外,哈通博士還宣布博世將在未來三年里投資約30億歐元開發電氣化和氫能源等氣候中立技術。
哈通博士相信,以綠色電力為基礎的電氣化是實現氣候中立的最快路徑。這也是博世不斷推進可持續出行的主要原因——2021年,博世的電氣化出行相關訂單額首次超過100億歐元。
同時,哈通博士也強調氫能源至關重要。“工業政策的重點應集中在讓各行各業做好迎接氫能源的準備。”他表示。為有效落實氣候行動,博世正在布局進軍氫電解部件業務。博世計劃在2030年前投資近5億歐元發展該項新業務,相關產品計劃於2025年上市,一半的投資將在產品上市前落實。此外,身為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的哈通博士也宣布,在接下來三年里,博世將額外投資100億歐元開展業務的數字轉型。“數字化在可持續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博世的解決方案也以此為前提。”哈通博士說道。另一方面,博世今年還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招聘10000名軟件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