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业网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业 硬件设备

杨元庆亚布力演讲全文:加快数实融合,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by Thomas Chang
2023年3月21日
A A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23届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正式开幕。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17日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加快促进“数实融合”,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

他表示,联想集团深耕科技制造数十年,多年来的体会是,要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中高端。

为此,科技制造企业应该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第一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强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第二是加强“新IT”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是加快“新IT”跟实体经济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第四是发挥链主企业“头雁”效应,以数智化手段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正如俗话说的‘要想富,先修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基础设施先行。就像最近火爆全球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强大的普慧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算力跟不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杨元庆提到,因此他认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核心之一就是算力经济。同样地,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也离不开以“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为基础的“新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作用。

以下为杨元庆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晚上好!从第一届亚布力就来参加,到今年已经差不多10次了。这里不仅有最美的风景,还有最好的朋友、最热的话题,让我们能够风雨无阻聚到一起,敞开心扉,青梅煮酒,点燃希望。

01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在于升级“中国制造”

今年我们相聚在三月,尽管东北的春天姗姗来迟,却已春意满满。开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国内经济呈现出快速复苏的态势,拼经济、促发展的氛围异常浓厚。就在这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为我们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跟机遇并存的当然也有挑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要实现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的确并不容易。

在这样的背景和起点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企业家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和使命呢?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又应该如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呢?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并向制造业企业提出了“全面提升、布局高端”的时代命题。联想深耕科技制造业数十年,多年来的体会是,要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中高端。

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而且还拥有出色的成本和效率的优势,具备强大的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而在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5G、人工智能等前沿智能科技领域,经过这些年的耕耘发展,中国不仅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创新成果,并且在海量数据、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还具有比较优势。

一旦这些先进的智能科技跟规模庞大的“中国制造”相结合,让中国的数字经济植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厚重的基座当中,就能够相互作用、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效率红利、创新红利、质量红利、低碳红利,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供给、刺激内需、拉动消费和出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出新动能。

02

加快“数实融合”  以科技创新

驱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促进“数实融合”,如何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呢?我认为,科技制造企业应该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强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创新,有了关键技术突破,才能产生新产品、新业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有了动力电池技术的革命,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蓬勃发展;正是有了高铁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谐号”、“复兴号”才能驰骋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地……联想所处的电脑行业,有人认为已经是夕阳产业,但我们始终把它当作企业和消费者生产力的核心工具,创新不辍。正是因为我们在电脑系统架构设计、产品形态和使用模式、人机交互设计、散热技术、以及可靠性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我们最近在行业内率先推出折叠屏电脑、率先推出卷轴屏电脑,使得我们不仅牢牢占据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冠军位置近十年,而且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样,自从我们2014年开始发展服务器等基础设施业务以来,也始终把创新作为我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最为关键的一环,正是有了独创的温水水冷技术,使得我们最近成功地成为全球第三大的服务器和第五大的存储设备厂商,而且在全球高性能计算市场力拔头筹,在Green 500全球节能高性能计算机榜单上荣登榜首。所以,要根本解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必须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把技术创新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围绕关键技术领域推进自主创新;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贴近客户和市场的优势,优化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

第二是加强“新IT”基础设施的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基础设施先行。就像最近火爆全球的、以ChatGPT和百度文心一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未来对于不管是智能终端的算力、边缘计算的算力,还是云计算的算力,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算力跟不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AI大模型、深层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促进一系列的技术革命。比如芯片,不再只是传统的CPU计算能力,而是需要更多图形计算的能力,需要NPU、GPU,这会促进异构计算的发展、多核计算的创新。所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核心之一就是算力经济。同样地,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也离不开以“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为基础的“新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

当 “新IT”一旦跟中国体量庞大的实体经济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效率,而且能够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形成新模式、创造新需求,增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是加快“新IT”跟实体经济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门类丰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场景之间,所面临的转型需求和痛点千差万别。只有深入了解各行各业不同场景的真实需求,才能让“新IT”与实体经济真正产生融合力,让“新IT”飞入中国制造的千行百业。

需要注意的是,“新IT”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业实现提质增效,也是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抓手。推进绿色化离不开智能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是以“数实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

以我们联想今年一月份刚刚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全球灯塔工厂”的合肥生产基地为例。它是我们在全球最大的智能设备研发制造基地,这个基地平均每天要处理8000笔订单,其中80%单笔小于5台,需要非常个性化定制产品,给排产工作带来巨大的复杂性和工作量。通过应用自研的智能排产系统,我们不仅能够把原来人工排产6小时的工作量缩短为1.5分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线闲置,并且每年能够节省2700兆瓦时的电力,相当于200多吨标准煤,可减少2000多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了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双赢”。

第四是发挥链主企业“头雁”效应,以数智化手段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需要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往往大型行业企业才具备先行先试的能力。然而,独木不成林,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需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才能完成。因此大型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产业链“链主”企业,应当积极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帮助好、服务好“专精特新”的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03

弘扬企业家精神

助力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朋友们,疫情的阴霾已经散去,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高潮将临。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实融合”的产业机遇下,希望我们同心协力,携手合作,用创新、韧性、实干的企业家精神,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去做拼经济、促发展的主力军,为中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谢谢大家!

Tags: 企业活动

其他资讯

硬件设备

Microchip产品荣获2025半导体市场创新表现奖——年度优秀AI芯片奖

2025年8月29日
硬件设备

科技点亮梦想: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选手走进高通联合创新中心

2025年8月26日
硬件设备

vivo与蔡司深化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探索多元影像产品生态

2025年8月22日
硬件设备

英特尔通用快接头互插互换联盟启航,构建液冷生态互操作新标准

2025年8月22日
硬件设备

联想公布新财年首季业绩 中国区营业额和利润双双大幅增长

2025年8月16日
硬件设备

ADI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探讨具身智能产业化应用技术挑战

2025年8月13日
<简体> <繁體>

vivo与蔡司深化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探索多元影像产品生态

2025年8月22日

...

科技点亮梦想: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选手走进高通联合创新中心

2025年8月26日

...

法拉利任命大中华区总裁

2025年9月12日

...

嘉吉与微元深化阿洛酮糖合作,签署战略协议

2025年8月30日

...

康明斯在上海正式启动全球分拨中心新址

2025年9月9日

...

英迈中国与HPE达成战略合作,为中国IT基础设施领域注入新活力

2025年8月22日

...

立邦中国与广州城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筑城市美好未来

2025年8月27日

...

光华与合汇采用巴斯夫的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

2025年8月28日

...

礼来与京东健康达成战略合作 共筑一站式慢病管理生态

2025年8月30日

...

首单外资消费REITs华夏凯德商业REIT获批

2025年8月28日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于促进全球跨国公司、机构在华贸易、投资与业务发展;促进大中华区业务交流与合作;关注最新企业动态和行业趋势;分享经营与管理经验;传播卓越理念,为各方在华取得商业成功,促进可持续发展、友好交流贡献力量。

联 系 我 们 | CONTACT US

商务合作联系: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体资讯联系: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资源联系:  hr#apac-business.com

* (替换# 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Copyright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沪ICP备2022016631号-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Copyright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沪ICP备2022016631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