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1月18日至19日,以”騰雲逐浪,智在千里”為主題的2024年騰訊產業合作夥伴大會在海南三亞舉行,IBM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陳旭東應邀出席、並做主題演講。會議期間,IBM作為騰訊雲合作夥伴代表榮獲”2023年騰訊雲生態共榮獎”。
陳旭東分享了IBM對人工智能、混合雲等主要技術趨勢的觀察,以及在新的技術浪潮下,IBM將如何與合作夥伴攜手共創。他表示,得益於雙方技術和行業專長互補、對生態的重視、可落地的合作共贏,騰訊雲和IBM正穩步推進從戰略諮詢、解決方案到混合雲平台的全方位合作,聚焦重點行業,共同打造行業領先的創新聯合解決方案。IBM 已準備好利用其行業洞察和技術能力,繼續致力於與騰訊雲在內的中國合作夥伴共創,為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以下是他的現場發言實錄(部分內容經重新編輯):
尊敬的湯總,各位嘉賓、騰訊的夥伴們:
大家上午好。新年伊始,很榮幸參加今年的騰訊產業合作夥伴大會,對騰訊公司尤其是騰訊雲的生態戰略有了更系統的認知。藉此機會,我也希望向在座的新老朋友們介紹今天的IBM,以及在新的技術浪潮下,IBM將如何與騰訊攜手共創。
今天的IBM,戰略上聚焦於混合雲和AI,憑藉創新科技、行業專長和廣泛的客戶信任幫助企業加速數字化重塑,助力社會發展。
陌生又熟悉的IBM
作為IT行業唯一的百年企業,IBM對許多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一直引領IT領域的重大技術和理念創新,比如,1964年推出的大型主機和1981年發布的個人電腦。1997年,”深藍”超算戰勝國際象棋冠軍,第一次讓人工智能(AI)走進大眾視野。在前沿的量子計算領域,IBM最近發布了業界首款超過10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處理器Condor(中文名:禿鷲),繼續引領新一輪的IT技術變革。
不熟悉的是,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出售了PC業務、x86服務器業務的IBM,淡出了普通消費者的視線。確實,IBM主要服務的是企業級客戶,為了具備服務這些客戶的能力,IBM一方面持續投資創新技術,每年研發投入超過60億美金,常年領跑美國專利榜;另一方面還通過收購紅帽公司等方式,填補部分技術空白。
數字化轉型進入”下半場”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人工智能近七十年的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生成式AI技術突飛猛進,大語言模型百花齊放,基於大模型的工具平台,比如騰訊混元助手,已經讓個人生產力得到了顯著提高,而善用AI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競爭優勢。有行業報告顯示,預計到 2030 年,AI每年將創造 4.4 萬億美元的價值。
除了人工智能,我們看到,主要技術領域都在加速變革。為了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更好地規劃自身的技術發展路線,IBM第一次對外發布了IBM技術藍圖。這一藍圖由6條相互交匯的技術路線組成,描述了IBM對混合雲、人工智能、數據、自動化、安全和量子計算等方向,未來幾年的技術趨勢的展望。
以混合雲為例,我們預計在2024年,AI會加速優化IT應用的開發和管理,2027年量子計算開始進入混合雲環境,到2030年,多雲計算和無邊界計算成為主流,企業有望充分享受混合雲技術帶來的便利。
今年是IBM在中國的四十周年。作為中美兩大經濟體的重要技術紐帶,IBM廣泛而深入地參與了中國的信息化建設,從最早的”三金工程”到金融行業的現代化。
我們看到,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在2000年前後開始。這一階段的任務是將主要流程系統化,一個經典案例是聯想率先於2000年在國內成功實施了ERP,為聯想後續業務的快速發展,以及後來的全球化奠定了堅實的信息化基礎。
經過20多年的信息化建設,許多金融機構和企業已經建立了大大小小的信息系統;但多數CEO和領導團隊面臨的共同挑戰是:想做些創新,卻發現IT系統不給力,浩如煙海的數據分布在不同系統中,找出相關的歷史數據實屬不易;就算數據找到了,數據結構各不相同,接下來要怎麼分析和利用這些信息?而且這些信息每年都在翻倍增長。
企業都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來優化業務、產品和服務,提升數據價值,讓信息系統不再是業務發展的瓶頸,而是引領創新的動力。
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的過程,既是不同發展階段,也是一個循環往複、螺旋上升的迭代過程。我們也必須看到,很多企業還處於信息化的階段。
企業級AI應用,開放生態是關鍵
企業CEO們已經感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要求其組織加速採用 AI;而CEO們最關心的是投入產出,如何藉助 AI 提升核心生產力。IBM上周發布的《全球企業AI採用指數報告》也顯示,對全球企業來說,更加用戶友好的AI工具和降本增效的需要(比如關鍵流程自動化)是他們加速採用AI技術的最主要原因。
IBM認為,企業級的AI應用需要遵循四個基本準則:開放、針對性、可信、賦能。
首先是開放,企業應該積極擁抱領先的AI技術,並且藉助開源社區、開源技術加速創新;其次是針對性,比如幫助企業使用自己的數據,開發針對特定場景、能快速產生收益的AI模型(如HR流程自動化、客服系統智能化、IT應用現代化等),同時確保符合內部規章;第三是可信,這不僅涉及數據的治理、模型的監管,也包括各國、各行業的不同的合規要求;第四是賦能,企業需要一個上手快、可擴展的工具平台,基於自己的數據來訓練、調優、部署AI模型,而不只是當一個大模型的消費者。
為了滿足企業客戶的需求,IBM基於AI領域數十年的積累,形成了完整的企業級AI布局,並在去年五月發布了企業級 AI 與數據平台 watsonx。IBM watsonx提供了一個包括AI開發平台、湖倉一體方案和AI治理在內的工具包,幫助企業從數據的準備、模型及應用的構建,到AI全生命周期的治理,在跨業務場景中快速訓練並部署AI能力。
早在2011年,IBM就發布了企業級AI Watson,在全球服務了4萬多家企業客戶。watsonx與原有Watson產品無縫對接,為企業客戶提供從機器學習到生成式AI的解決方案。
在各個技術領域加速變革的今天,傳統的封閉式創新將被開放式創新取代,攜手共創越來越重要。根據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的一項調研顯示,投資夥伴生態的組織可以實現比其他組織高 40% 的收入增長,而對於每一美元的投資,開放創新產生的收入是傳統創新方法的4 倍。在生成式 AI 時代,這些投資將帶來更高的收益和價值。
騰訊雲和IBM全方位合作
前面我介紹了”IBM是誰”,大家可能還會問:為什麼是騰訊雲和IBM?我認為有三個關鍵因素。
- 技術/行業專長互補:針對重點行業的典型場景,騰訊雲和IBM對各自的優勢產品及服務進行深度集成,基於騰訊雲產品及服務,共同打造了”騰訊-IBM混合雲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以點帶面、從客戶痛點出發,才能最大化合作效率。
- 對生態的重視:我們欣喜地看到,騰訊雲的產業生態朋友圈不斷擴大,已經與70%的行業頭部夥伴達成合作;合作夥伴對大盤收入的貢獻越來越大(超過三分之一)。相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今天的IBM。
- 可落地的合作共贏:騰訊雲作為國內最大的公有雲提供商之一,不僅關注產業生態的寬度,更與合作夥伴深度協同,針對重點場景不斷豐富合作模式、定製聯合解決方案。這與IBM始終專註企業級解決方案、推動核心業務轉型的戰略非常契合。
自2021年以來,IBM 和騰訊雲開始了從戰略諮詢、解決方案到混合雲平台的全方位合作,聚焦重點行業,共同打造行業領先的創新聯合解決方案。比如,最近雙方聯合推出的”高性能計算服務解決方案”,就是基於騰訊專有雲和IBM HPC工作負載調度軟件構建的,為客戶提供了強大高效的雲平台底座,更好地服務於AI算法訓練、推理等關鍵任務。
在零售行業,我們也結合IBM 諮詢和騰訊的實踐經驗,以及對中國乃至全球消費新格局的深刻洞察,具體回答了零售企業向無邊界零售進化的願景問題。
中國企業正加速轉型,在尋求業務增長和海外發展的同時,對更高效、可靠和安全的信息技術的需求日益強烈。
我們非常珍視與騰訊雲的合作,也期待在更廣泛的場景中攜手共創,將IBM的創新技術和行業專長融入聯合解決方案,提高方案的整體價值和競爭力,更好地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需要。在新的AI+時代,我期待在這幾個方面有所突破:拓展嵌入式解決方案(ESA)合作模式、探索更多行業場景以及共同賦能合作夥伴。
作為負責任的、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IBM 已準備好利用我們的行業洞察和技術能力,並繼續致力於與騰訊雲在內的中國合作夥伴共創,為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