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北京——中芬科技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這場匯聚了芬蘭駐華大使肅海嵐(Jarno Syrjälä)、中國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季先崢、芬蘭經濟事業部部長林蒂萊(Mika Lintilä)、以及中芬低碳領軍企業的高級別論壇以“低碳科技創造新生態”為主題,深入探討了中芬企業間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創新合作方式和途徑。
UPM 作為芬蘭企業的可持續領袖也受邀參與了論壇,UPM CEO貝松寧(Jussi Pesonen)作為“中芬創新企業合作委員會”森林工作組的主席應邀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以“中芬生物經濟與循環經濟合作”為主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貝松寧先生在演講中首先表達了對中芬間深厚的貿易往來情誼的深切感觸,他說:“中國是芬蘭重要的經濟夥伴,在歐盟以外,中國是芬蘭最重要的進口市場和第三大最重要的出口市場。‘雙贏’這個詞語,可以非常恰當地形容中芬關係。通過更強大更深入的合作,我們可以為共同的成功添磚加瓦。”
UPM見證中芬合作發展
71年前,芬蘭與新中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為中芬兩國和兩國企業間的經貿和投資奠定了牢固基礎。自1998年投資中國的20多年間,UPM在華歷程更可謂是見證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連接起中芬合作的典範標杆。
UPM在常熟廠區投資已經達20億美元,建成了一座配備了世界一流紙機生產線的高效造紙工廠、一家標籤生產工廠和一所亞洲研發中心。常熟工廠所生產的紙張、標籤產品暢銷中國和亞太地區,廣受國內外好評。
貝松寧先生表示,UPM的成功也得益於在中國從中央到江蘇省、蘇州市和常熟市各級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中國在UPM的全球發展中也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戰略作用。在中國大力推進綠色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UPM將繼續用創新性和負責任的、基於森林的解決方案,助力和見證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運營應對氣候變化
全球變暖、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重要議題,中國已經向世界發出承諾,到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UPM也已經向聯合國1.5℃氣候使命做出承諾,並以一套系統性的可持續運營方案實踐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
系統性的可持續運營方案
⊙森林碳匯:我們致力於發展氣候正效益林業,並保護生物多樣性。每年我們在全球種植5000萬棵樹,相當於每分鐘種100棵樹。我們在芬蘭的森林儲存了3.9億噸二氧化碳,並且每年新增碳匯130萬噸。
⊙工廠減排:UPM踐行聯合國1.5 ℃氣候使命的承諾 – 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5年的基礎上減少65%。優先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
⊙產品創新:UPM向消費者提供基於可再生原料的產品,以取代化石基產品,進而為減緩全球變暖做出貢獻。
創新技術實現超越化石能源的未來
對於本屆論壇的主題“低碳科技創造新生態”,UPM基於紮實深厚的技術,孜孜不倦地探尋可持續包裝、可再生能源、化學品領域的新機遇。不斷探尋生物經濟的新機遇
⊙標籤領域:芬歐藍泰設計的標籤材料,具有可再生、可回收、可生物降解的性能,可以有力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芬歐藍泰還提供標籤回收服務,幫助客戶將標籤廢料轉化為可以再次使用的資源。
⊙減碳服務:芬歐藍泰創新研發了基於產品環境影響的科學分析方法,為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碳足跡計算服務以便客戶做出更可持續的選擇。
⊙能源領域:UPM已經開發出了可再生柴油燃料,這種清潔燃料對氣候的影響比目前用於交通的化石燃料低85%!
⊙化學品領域:UPM綠色創新的生物基產品可以替代塑料、除冰劑、化妝品甚至橡膠輪胎中的化石基化學品,以實現超越化石能源的未來願景。
在演講的最後,貝松寧先生說:“創新是UPM的戰略核心,因為新型生物基產品和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增長機遇,使我們能夠向世界提供超越化石能源的替代品。我相信,創新和技術將在我們邁向一個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未來中發揮核心作用!”
在深耕中國的發展中,UPM將繼續在創新的戰略核心指導下,積極加強與優秀夥伴的合作,通過優勢互補、共同探尋中芬合作的新路徑,實現長久可持續的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