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集團全球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併購組聯席主管盧穗誠近日向 APAC BUSINESS 分享他對於當前亞太併購市場的一些觀點。
APAC BUSINESS: 盧先生, 對於當前亞太併購市場, 您能否分享一些您的見解?
盧穗誠: 儘管面臨地緣政治、通貨膨脹壓力、新冠疫情的長久影響以及旅行限制所帶來的種種挑戰, 但亞太地區當前的併購環境還是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 而且,特別是今年,我們看到了併購交易在不同地區以及交易類型上呈現出的多元化。
在中國,跨國公司資產出售以及私募基金出售中國資產彌補了跨境併購的交易量。東南亞在信息基礎設施併購方面勢頭正盛。 澳大利亞繼續出現一些大規模的公開收購知名上市企業交易。 日本也已經成為向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出售旗艦資產的一個重要資金來源地區。
SPAC是2021全球併購交易量的一個主要驅動力。 然而,今年SPAC IPO數量的減少以及關於SPAC和de-SPAC的新規和條例導致了de-SPAC併購數量的減少。 儘管如此, 我們仍然宣布了一樁以34億美元估值將Ecarx與美國上市的COVA Acquisition Corp的合併交易。希望這一單項目將重新激起對亞洲和中國公司作為de-SPAC目標的興趣。
APAC BUSINESS: 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的、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於跨境併購交易來說,有哪一些挑戰和機遇? 似乎有不少公司都因為新冠疫情蒙受損失, 是否來自企業和財務投資者出售資產的機會變得更多了?
盧穗誠: 旅行限制確實不利於跨境併購交易活動,不過到今年年底,這方面的影響應該不會那麼大了。 疫情的長期影響在一些情況下也有助於管理賣家的預期, 也有助於我們重新審視過去的一些交易項目,並推動現任股東進行私有化的交易。
出售行為作為企業戰略考慮以及私募股權實現退出的方式一直較為活躍,與新冠疫情無關。 此外,疫情的長期影響有助於為一些過去因估值預期差距而取消的出售計劃重新注入活力。
APAC BUSINESS: 從您的觀察來看,在亞太地區和全球範圍內,哪些地區和國家是併購活動的熱點地區? 今年哪些行業和領域在併購市場最有吸引力?
盧穗誠: 在亞太地區,我們看到澳大利亞、日本和東南亞的交易活動勢頭很猛。中國仍然是跨國公司資產剝離以及私募股權業務出售的熱門地區。 在美國還是能看到一些醫療和科技領域大型交易。在東南亞和歐洲,基礎設施基金在信息基礎設施資產方面大舉競購,已經產生了非常多的信息基礎設施併購與整合交易。
APAC BUSINESS: 瑞銀無疑是亞太地區最領先的併購交易顧問之一, 您能否介紹一下你們的團隊以及過往的交易? 對於客戶來說, 在他們計劃推動一樁大型併購或者出售交易時,如何選擇一家好的併購顧問?
盧穗誠: 我們擁有一支各方面非常平衡、覆蓋整個泛亞洲的團隊,在澳大利亞、北京、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的辦公室有20多名團隊成員。 我們十分引以為傲的是我們過往提供顧問的交易類型十分多樣,涵蓋了從私有化、國有企業重組、出售、收購、跨地區的交易到de-SPAC併購各種交易類型。
關於如何選擇一家好的併購顧問, 主要還是看交易經驗以及當地的資源。 儘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我們在中國併購業務上仍舊非常活躍, 因為我們在當地始終具備最好的資源,使得我們能夠持續代表客戶服務。
APAC BUSINESS: 盧先生, 了解到您之前也在多家大型投行任職, 能否介紹一下您個人的背景以及您在這個行業的經驗? 在瑞銀,您的個人感受是什麼?
盧穗誠: 我從2000年大學畢業至今就一直從事併購業務。 這些年來,我在雷曼兄弟(紐約),美林(香港) 以及瑞銀(香港)任職。
在瑞銀,我們憑藉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取得的長期出色業績,以及在其他國家複製了同樣出色的過往業績,已經成為亞太地區領先的知名併購顧問。通過我們在美國和歐洲的全球網絡以及最廣泛的財富管理業務網絡,我們自然能收到很多高質量的併購項目機會。 作為瑞銀集團的一員推動我們併購業務不斷發展是非常令人興奮且很有收穫的經歷。
盧穗誠先生於2010年加入瑞銀,主要負責亞太區的併購發起及執行,尤其多個產業的併購交易。2007年至2010年,盧先生是美林亞太的投行團隊成員,負責香港企業及澳門博彩公司的投行交易。2000年至2007年,盧先生是雷曼兄弟紐約併購部的成員,曾先後參與多個行業的不同交易。
盧穗誠先生以優等成績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管理及技術課程,取得沃頓商學院與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聯合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