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业网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业 消费

凯度BrandZ™对话周云杰:数字经济时代呼唤生态品牌新范式

by Thomas Chang
2022年6月17日
A A

全球品牌数据与分析公司凯度集团发布“2022年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14家中国品牌入选。其中,海尔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连续4年上榜,品牌价值持续攀升,排名全球第63位。

榜单发布之际,凯度集团大中华区CEO暨凯度BrandZ™全球主席王幸通过视频连线,采访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

以下为访谈实录(有删减):

一、关于海尔品牌价值增长的驱动因素

王幸:海尔品牌价值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品牌能为企业增加哪些价值?

周云杰:品牌价值增长的驱动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人对品牌的贡献价值是最大的。品牌的背后是“人”。过去,企业的员工为品牌创造价值。现在,消费者变成产消者,成为品牌创造的直接参与者。

第二,生态驱动海尔品牌价值持续增长。海尔集团创始人、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先生提出“生态品牌”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向生态化转型,利益攸关方变成价值创造的主体,也成为品牌创新的主体。

所以,从“人”的内涵的变化,到生态化的转型,都对海尔过去一年的品牌价值提升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对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永远在用户的心中、员工的手中。

二、关于品牌建设三要素

王幸:打造一个强大的品牌,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未来的品牌建设,生态品牌会在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周云杰:我认为打造品牌要考虑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品牌一定要有高品质。企业必须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体验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这是打造品牌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品牌一定要有时代性。当用户需要一个更好的场景体验的时候,品牌就需要从产品品牌调整为场景品牌。也就是品牌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化演进,这是我们从产品品牌到场景品牌、生态品牌转型的重要原因。

第三,品牌一定要有品牌文化。没有强大品牌文化支撑,品牌是走不长远的。只有建立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品牌才会真正走得长远。

过去,海尔打造的海尔、卡萨帝、GE APPLIANCES、Monogram、FISHER & PAYKEL、AQUA等品牌,都是根据全球不同区域的用户需求,推出的产品品牌。

现在,我们推出场景品牌三翼鸟,给用户提供的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场景解决方案,比如家里的客厅、厨房、卧室等场景空间的解决方案。

未来,我们会变成生态共建的生态品牌,也就是生态品牌卡奥斯。卡奥斯链接企业上下游以及生态各方不断迭代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也给生态方创造更多生态价值,达成最佳供需匹配,形成良性市场。

三、关于海尔的发展战略

王幸:海尔整体的企业战略,什么是关键的发展引擎?

周云杰:围绕“做时代的企业”这个战略主线,海尔正根据时代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从智慧家电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不断发展。


过去,海尔是为C端用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商,现在也建立了To B、To G的业务和链群,比如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大健康等。

海尔战略推进的关键引擎,就是全球首创的人单合一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海尔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让每个“人”都变成价值创造的主体,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人单合一模式也不断推动海尔生态的持续演进。在这个生态中,海尔与生态方共同参与价值创造和增值分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四、关于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王幸:在企业的自主创新上,企业应该关注什么呢?

周云杰:科技创新对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抓好科技创新要解决好三个关系。


第一,解决好创新链与人才链之间的关系。做好科技创新就必须建立开放的人才体系。海尔在全球建立了10+N的创新体系,拥有2万多名科技人员,吸引了众多领域的一流科学家。他们依托海尔全球各地的研发体系,持续为用户创新,创造更好的体验。

第二,解决好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创新成果如果不能实现产业转化,就只是实验室里的文件或者图纸。海尔通过建立链群联合体,把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打通,让科研成果能够在短时间内产业化并推向市场。同时,根据用户的反馈,海尔再迭代科技创新方向,创造出更好的用户体验,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

第三,解决好应用型创新与基础型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人单合一模式下,科研人员和用户持续进行深度交互,开发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使得应用型创新能够不断优化迭代。而基础型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耐得住寂寞,要给科研人员时间,既鼓励创新,又建立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

我认为解决好这三个关系,对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加速企业自主创新非常重要。

五、关于海尔的可持续发展

王幸:海尔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计划?

周云杰:我认为,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品牌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持续进化。当前,用户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功能的产品,而是需要生活场景的解决方案。所以,海尔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适应时代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从产品品牌向场景品牌、生态品牌进化。

第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企业要打造开放的生态平台,为用户、员工以及社会持续创造价值。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变成一个平台型、生态型的公司。过去企业关注的是如何为用户生产出更好的产品,现在更要关注的是通过科技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因此,企业要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创业的生态。过去企业提供的是有形的产品,而现在企业要转变为培养创业家的平台,让更多的创业家从企业中涌现出来,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我认为这样企业才会有持续性,才能成为一个生态型的企业。

第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建设生态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企业。海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速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率先在青岛建立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再生基地,为整个行业提供拆解服务。在碳排放方面,海尔建立了能源管理平台,既给海尔的全球园区提供服务,也为社会上的其他园区提供服务。此外,海尔还在包括减碳技术、零碳技术甚至负碳技术等绿色发展领域进行了前瞻的布局与投资,希望能够为社会绿色发展做出贡献和价值。

六、关于海尔未来的期望

王幸:海尔未来的品牌和发展,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

周云杰:第一,希望海尔变成一个全球用户都认可的品牌。通过本土化更好地推进全球化,不管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提到海尔大家都认为是当地引领的品牌。


第二,希望海尔能够去掉家电品牌的标签,变成一个蓬勃发展、生生不息的生态化企业。

第三,希望海尔能够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每个人在这个平台上都可以快乐地工作,快乐地成长。

王幸:我们非常期待,希望海尔成为真正本土化的全球品牌,生态化的企业,能吸引全球顶级人才。我们再次祝贺海尔能够连续4年入选“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恭喜周总,也恭喜海尔,继续加油!

Tags: 企业活动

其他资讯

消费

松下电器中国共创加速计划 第一轮合作伙伴选定!

2025年9月2日
消费

联合利华重磅发布“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开启AI驱动科研新时代

2025年7月28日
消费

四方携手,以“好房子”为基,助力健康中国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

2025年7月25日
消费

Uber携手微信上线官方小程序,方便中国游客境外出行

2025年7月22日
消费

花王(中国)发布2025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以“同美共生”践行绿色未来

2025年7月12日
消费

玫琳凯荣膺“年度影响力品牌”大奖,三十载深耕中国市场获行业认可

2025年6月20日
<简体> <繁體>

立邦中国与广州城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筑城市美好未来

2025年8月27日

...

聚焦创新药药学研究和质量控制,安捷伦与博锐生物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8月16日

...

光华与合汇采用巴斯夫的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

2025年8月28日

...

巴斯夫与傅利叶携手开发下一代人形机器人新材料解决方案

2025年8月19日

...

小鹏汽车与中信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获100亿元授信额度

2025年8月20日

...

卡泰驰完成战略入股汽车之家,加速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

2025年8月28日

...

小鹏汽车8月共交付新车37,709台,单月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5年9月2日

...

礼来与京东健康达成战略合作 共筑一站式慢病管理生态

2025年8月30日

...

博世与阿里巴巴深化战略合作,以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创新

2025年9月3日

...

英特尔通用快接头互插互换联盟启航,构建液冷生态互操作新标准

2025年8月22日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于促进全球跨国公司、机构在华贸易、投资与业务发展;促进大中华区业务交流与合作;关注最新企业动态和行业趋势;分享经营与管理经验;传播卓越理念,为各方在华取得商业成功,促进可持续发展、友好交流贡献力量。

联 系 我 们 | CONTACT US

商务合作联系: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体资讯联系: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资源联系:  hr#apac-business.com

* (替换# 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Copyright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沪ICP备2022016631号-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Copyright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沪ICP备2022016631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