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創新投資合作開放日于丹納赫上海聯合總部成功舉辦。活動吸引150餘名來自政府引導基金、母基金、市場化機構等頂尖投資機構的領導者,圍繞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生態構建、科研成果轉化模式優化及外資投資路徑變革等議題展開深度探討。
同時,“丹納赫中國投資人俱樂部”正式啟動,22家機構成為俱樂部首批入駐成員單位。投資人俱樂部旨在構建紮根中國創新的投資生態圈,攜手中國的投資人賦能培育具有潛力的創新火種,加速中國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成果落地,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進程。
“40年來,丹納赫做了400多項投資併購,並不斷擴展優質產品線。成功秘訣有三:我們通過科技創新開發顛覆性高價值的創新產品,通過DBS優化管理現有產品,通過持續不斷的優化創新,形成獨有GCV,即集團協同價值。從技術發現到商業實現需要多方合作,無法孤軍奮戰,我們希望構建一個開放式的平台,形成產業創新生態鏈,通過串聯各方夥伴,讓更多的中國創新走向世界。”
“丹納赫希望構建一個紮根中國創新的投資生態圈,與中國頂尖投資機構一起發現價值,探索具有潛力的創新火種;培育價值,攜手支持科研成果轉化;成就價值,推動中國乃至全球的人類健康產業創新發展進程。希望以丹納赫投資人俱樂部為平台,投資生態圈交流為出發點,形成以生態為基礎,以項目為核心的未來合作模式,通過丹納赫中國投資人俱樂部找到更多創新,通過丹納赫全球網絡將中國創新走向世界。”
近年來,隨着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正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加速打造全球創新策源地。
“一個神經元細胞只能傳遞電信號,與思考無關,但當千億個神經元連接時,意識、推理、創造便得以誕生。上海未來產業基金聚焦早期前沿耐心投資,希望通過構建‘母基金+社區+科學公益’的穩定三角組織架構,關注‘未來人才’、‘未來認知’與‘未來範式’,最終通過‘未來連接’形成一個讓顛覆式創新不斷湧現的生態,進而服務好上海乃至全國的顛覆式創新人才需求。”
為更好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中國本土創新轉化,近年來丹納赫“創升中國”本土創新戰略不斷深化,以“雙創新加速引擎”加速對醫療機構及高校科研的創新策源以及產業園區的企業賦能,旨在打通政策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和生態鏈,攜手政、產、學、研、醫、投等多領域,共同打造“創新鏈+產業鏈+生態圈”的閉環鏈條,深層次驅動中國醫療生態創新力。
作為全球科學與技術的創新者,丹納赫始終專註於具有高度吸引力的高潛力終端市場,擁有豐富的投資整合經驗、DBS賦能能力,以及廣泛業務網絡所積累的優質項目資源,正加速落地從研發、生產到商業運營、應用支持、技術服務的全鏈條覆蓋,再到早期科研合作、開放式創新、投資併購的全能力拓展,持續拓展中國本土生態圈。
“2025年從整個行業來看,我想很多同行都會給予我們美譽,說丹納赫是深度本土化的跨國企業。我們的雙創新加速引擎目前聚焦臨床轉化率提升和生物製造賦能兩大領域,在提供全鏈化、體系化、前沿化的解決方案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整合化、國際化、創新性的賦能方案。希望和合作夥伴一起,搭建植根中國投資生態圈,推動中國式生命科學創新轉化走向世界。”
“丹納赫商業系統DBS是我們的管理體系,更是我們的企業文化。併購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通過DBS系統實現賦能型整合。丹納赫強調賦能而非顛覆,我們更看重團隊能否與我們共同進化,技術能否與我們生態互補,市場能否與我們戰略共振。我們將持續通過研發效率優化、生態鏈整合及全球化布局,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的範式躍遷。”
圓桌主要圍繞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階段性躍遷、全球化創新趨勢及資本策略調整展開討論。與會嘉賓指出,行業正從“跟隨創新”邁向“源頭突破”,未來十年將圍繞三大主線重構競爭力:以人工智能重塑研發範式,加速從“Me-too”向“First-in-Class”躍遷;通過母基金與併購基金聯動,打通“早期發現-臨床轉化-商業化落地”全鏈條;深化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既深耕本土創新土壤,又通過License-out、跨境合作搶佔國際市場份額,最終推動中國生物醫藥從“全球跟隨者”向“創新策源地”轉型。
2. 重塑醫藥產業新生態:政府引導基金的迭代升級與中國實踐
圓桌主要圍繞政府引導基金在醫藥產業生態構建中的戰略定位與實踐路徑展開討論,提出通過國有資本角色轉型、跨區域資源整合及全周期策略創新,推動產業從“政策驅動”向“生態共建”轉型。嘉賓強調,國有資本正從單一出資方向產業賦能者轉變,通過差異化投資階段覆蓋、源頭創新基金布局、AI技術賦能決策等舉措,構建資本+產業+政策的立體化支持體系,未來將進一步打破區域壁壘,以母基金為紐帶促進全國創新資源聯動,加速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從“資本招商”向“生態共生”躍遷。
圓桌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化破局展開討論。與會嘉賓指出,當前早期項目孵化需打破技術思維桎梏,通過“生態賦能+機制創新+跨界協同”構建全鏈條轉化體系。未來需以政府引導基金為槓桿,撬動高校、醫院、產業方組建創新聯合體,加速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到商業化落地的閉環,同時藉助AI工具提升技術篩選效率,推動中國生物醫藥從“實驗室突破”向“全球創新策源地”突破。
4.跨越周期:美元資本在華投資的挑戰、變革與未來路徑
圓桌就美元資本在華生物醫藥投資的挑戰與機遇、美元基金的差異性布局、中美產業協同模式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隨着地緣政治風險常態化、本土創新生態成熟及跨境資本流動機制完善,美元資本有望以“全球資源+中國創新”雙輪驅動,加速推動中國生物醫藥從“資本輸入”向“價值輸出”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