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網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業 綜合工業

開放融合,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工業 2021年施耐德電氣綠色智能製造創新峰會開幕

by Joyce Jin
2021年5月21日
A A

中國北京,2021年5月20日——“當下,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在繼續;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政府對碳中和、碳達峰也做出鄭重承諾,減碳壓力逐步顯現;同時,專業人才缺口對工業的影響進一步加大……工業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空前巨大。而好消息是,綠色智能製造正成為幫助工業企業應對挑戰的最強有力的武器。”在今天開幕的2021年施耐德電氣綠色智能製造創新峰會上,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表示。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施耐德電氣2019年就已經提出“綠色智能製造”理念,倡導通過綜合運用信息技術、運營技術、數據技術、能源技術和通訊技術,幫助企業實現生產和運營的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綠色化和網絡化,以此提升工業的效率、韌性和可持續性,從而邁向未來工業。作為一年一度的行業盛事,2021年施耐德電氣綠色智能製造創新峰會吸引了來自工業領域的行業領袖、專家、生態合作夥伴、知名經濟學家等大咖“雲”集,就碳中和的挑戰與機遇、數字化轉型案例、開放自動化發展趨勢以及創新技術的落地實踐等主題進行了分享與探討。

“碳中和”趨勢下工業企業的挑戰和機遇

今年3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公布,碳中和路線圖明確,並將數字經濟、新能源、創新等要素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柱。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毛濤表示在工業等關鍵行業實現脫碳,對實現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而隨着碳中和目標的確定,工業領域的落地政策也在積極推進。如在產業結構上將從高碳轉向低碳,從產業鏈的中低端轉向中高端;企業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消極應對轉向主動布局,尤其是一些中大型企業開始利用自身的技術與產業鏈優勢,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減碳”。

如施耐德電氣通過自身行業影響帶動中小企業,特別是產業鏈上通過培訓、技術幫扶以及相關支持來提高上游企業減排溫室氣體的能力,從而實現碳減排的協同。作為全球最早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公司之一,施耐德電氣在2005年就推出了“施耐德電氣可持續發展影響指數”,並堅持執行和迭代,積累了深厚的經驗。“碳中和”對工業來講表面看是約束,實際上也是歷史機遇。

以開放自動化擁抱工業4.0時代

當前,隨着創新技術的應用,工業 4.0、工業物聯網給工業領域帶來的裨益已經得到了充分驗證。但隨着IT技術的發展,算力、存儲、通訊能力的指數級提升,無法匹配IT技術的專有自動化系統也不斷被質疑,IT與OT技術的深度融合面臨窘境。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戴文斌認為,隨着新需求的不斷湧現,開放自動化的推進“正當其時”。

“開放自動化得到強烈響應的主要原因在於最終用戶的迫切性”,PLCopen中國組織名譽主席彭瑜表示,相比於傳統自動化項目長達數年的串行落地過程,在仿真及數字孿生等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自動化項目從設計至投產的時間被大幅縮短。彭瑜指出,實現這一開放自動化願景的關鍵在於開放的IEC61499標準的支撐以及自動編排技術。開放自動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實現的技術路線可以不同,但是這條路是企業必須要走的。

作為積極擁抱開放自動化的廠商之一,施耐德電氣融匯自身深厚的自動化技術及工業現場經驗推動這一變革的進行,推出了全新工業自動化系統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台(EcoStruxure Automation Expert)以開啟“軟件驅動自動化”時代。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中國業務市場總監喬鋥表示施耐德電氣將充分與各領域客戶溝通,推動相關認識、方案和應用的產生,並將在項目開發和產品迭代中持續實現產品線與開放自動化技術的深度融合。

創新技術在工業的落地實踐

從數字化、智能化,再到工業互聯網,工業領域創新技術層出不窮,迭代迅速。但無論是什麼新的技術,最終還需要切實落在解決工業企業安全、提質、降本、增效的實際問題上。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邊緣計算組聯執主席曹薊光指出網絡化和智能化是工業企業升級的關鍵路徑,其中網絡化更是基礎:“5G和工業的結合,有望重構現有工業網絡的基礎設施,優化企業運維、管理和業務流程,同時創造出更多典型場景。”

尤其是針對工業智能復用性有限、工業智能紅利不明顯、工業智能融通人才匱乏等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對此,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所長顧維璽認為,由於工業領域的特殊性,人工智能在工業界更多地應用於視覺領域,未來隨着數據獲取能力更強,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上的發展會進一步加速,特別是因果關係分析、知識圖譜等方面的突破,將加速數據驅動方式與專家知識的融合,從而更好賦能中小微企業。

作為使能技術的工業大數據,僅採用傳統純數據的方式進行分析效率較低。對此,崑崙數據創始人兼CEO陸薇博士建議:“要更好地釋放這些數據的價值,企業一定是需要跟相應領域機理、經驗知識、工藝深度結合在一起。”面對技術紅利和企業運營中的實際痛點,施耐德電氣聯合生態圈力量給予支持。如由施耐德電氣聯合生態圈夥伴主辦的“創贏計劃”系列活動等,幫助中小企業,尤其是在創新技術領域有前沿突破的中小企業減少試錯成本,共同為工業企業提供標準解決方案。

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談“智能工廠”

作為國內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設計及製造商以及融合前沿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創新的科技公司,小鵬汽車對數字化時代汽車的智能產研脈絡了熟於心。對於如何通過構建智能工廠,實現智能管理、高效生產、快速響應上,小鵬汽車肇慶基地總經理助理吳小龍表示,“智能汽車和傳統汽車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有‘大腦’,能夠對數據進行實時在線傳遞,並通過雲計算來分析和處理。同時還擁有本地化車載處理器這樣的‘小腦’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組合,以及一系列探測設備作為‘感官’來感知行駛過程中的環境。”

對數據的重視體現在小鵬汽車的生產過程中,如針對汽車上快速的硬件和軟件的迭代以及設計、開發、生產製造上的變動需求,小鵬汽車與施耐德電氣聯合開發了小鵬汽車肇慶工廠的衝壓車間的智能信息生產管理系統,應用施耐德電氣開發的製造執行系統(MES)及能源管理系統(EMS),在多個層面上推進了汽車生產的智能化程度,使小鵬汽車在質量層面、成本層面、效率層面、管理層面以及安全和環境層面有了質的提升。

數字化時代造車,從坯料上線,到最後的零件排產、生產、倉儲、入庫、流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非常精細化的設計和實際的探索,數據驅動的理念更是必不可少。吳小龍認為,小鵬汽車與施耐德電氣都具備智能化基因:“我們總是說要用智能工廠來製造智能汽車,與施耐德電氣共建的智能信息生產管理系統便真正實現了信息流的自動化、數據的透明化及數據變化趨勢的可預測,為小鵬汽車帶來了有意義、有價值、可量化的收益。”

數據顯示,32%的二氧化碳排放直接或間接來自工業,為實現國家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承諾和要求,工業企業有責任通過工藝流程優化等手段,使生產變得更加綠色、可持續。對此,龐邢健表示,無論從工業3.0的引領者Modicon 084 PLC 到下一代開放自動化平台,施耐德電氣始終在引領行業發展,思考如何利用技術、聯合創新來落地數字化轉型:“施耐德電氣致力於將行業挑戰轉變為提升效率、綠色和業務韌性的機會,實現從數據到智能的業務閉環。期待更多的企業加入,與施耐德電氣一起,共創綠色智能製造,共塑工業可持續未來。”

Tags: 可持續發展

其他資訊

綜合工業

劉建國出任東風康明斯排放處理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

2025年7月21日
綜合工業

西門子再次亮相鏈博會 全維度賦能中國企業出海

2025年7月18日
綜合工業

霍尼韋爾發布智能船舶解決方案和《智造新引擎》白皮書

2025年7月18日
綜合工業

松下亮相鏈博會:以科技賦能生活,構築全場景美好生活圈

2025年7月17日
綜合工業

孫巧科出任伊頓康明斯(中國)變速箱有限公司總經理

2025年7月16日
綜合工業

中國企業制定國際標準!這次,海爾洗衣機主導

2025年7月10日
<簡體> <繁體>

菜鳥香港供應鏈中心全面開放入駐:全球轉運、“拎包入住”、最快次日達

2025年7月18日

...

萊迪思遷址上海新辦公室,以支持在華業務持續增長‌

2025年7月16日

...

松下亮相鏈博會:以科技賦能生活,構築全場景美好生活圈

2025年7月17日

...

Uber攜手微信上線官方小程序,方便中國遊客境外出行

2025年7月22日

...

比亞迪與香港科技大學成立具身智能實驗室,推動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

2025年7月10日

...

漢威士健康拓展業務版圖,服務覆蓋至中國台灣地區

2025年7月8日

...

“WeTech for Education”教育科技賽事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騰訊攜手香港教育界共創數字教育新篇章

2025年7月3日

...

固特異亞太區總裁黃錦松先生訪談

2025年7月25日

...

小鵬汽車6月共交付新車34,611台,2025上半年累計交付197,189台,超過2024全年交量

2025年7月3日

...

霍尼韋爾發布智能船舶解決方案和《智造新引擎》白皮書

2025年7月18日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於促進全球跨國公司、機構在華貿易、投資與業務發展;促進大中華區業務交流與合作;關注最新企業動態和行業趨勢;分享經營與管理經驗;傳播卓越理念,為各方在華取得商業成功,促進可持續發展、友好交流貢獻力量。

聯 系 我 們 | CONTACT US

商務合作聯繫: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體資訊聯繫: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資源聯繫:  hr#apac-business.com

* (替換# 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10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