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網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業 綜合工業

推動製造業發展的三大變革趨勢

by Thomas Chang
2021年8月25日
A A

第四次工業革命催生了諸如雲計算、大數據、3D打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的興起,這些新興技術在顛覆傳統生產方式的同時,也為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描繪出了一個全新的藍圖。近年來,5G技術、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術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成為行業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但由第四次工業革命催生的各類新興技術在全球製造業方面的應用仍然十分滯後,據捷普了解,70%以上的製造企業仍未能在該領域取得顯著進展。

在處於製造業轉型發展關鍵時期今天,改進工廠運營效率、供應鏈和業務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經營成本、獲得利潤與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已成為國際製造商們的共同致力於實現的目標。然而要實現這些目標,製造商們不僅需要對生產製造進行布局,同時也需要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創新技術成果加以引入和應用。

隨着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物流行業受到衝擊,全球供應鏈遭遇動蕩,許多行業被迫停工停產。然而,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危機當前,仍有企業渴望獲得成功,渴望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許多企業被迫重新審視其製造與經營戰略。一些國際製造廠商已經率先開始採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發揮出重要的行業示範作用。少部分極具前瞻性的製造商已經實現了先進制造技術的規模化應用,通過改進廠區乃至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效率,極大地提升了客戶體驗。在這些國際製造商採用的技術中,人工智能、3D打印和工業物聯網三大技術最受關注,他們正在迅速改變着製造業的格局,並有望演變成企業投資的源動力。

人工智能通過對機器進行編程,來複制人類的思維和模擬人類的行為,從而使機器更加智能。人工智能技術依靠大量外部數據與內部數據共同支撐,包括供應商、客戶、趨勢預測指標、人口統計來源以及更廣泛的經濟指標,基於這些變量數據的支撐,製造商可以更高效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與外部干擾。

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已經遍及農業、通信、醫療、交通、航空、金融等多個領域。在中國,人工智能已邁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並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在關鍵技術方面,國內的機器翻譯、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緊隨世界前沿,而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的發展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與此同時,基於物聯網數據感知能力、從雲端到終端的智能計算能力,國內人工智能的發展已在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物流、智能交通和智慧環保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人工智能技術也正從互聯網應用逐漸向實體經濟和民生領域滲透。

如今,在捷普綠點工廠,人工智能已經在智能手機自動光學檢測(AOI)得到廣泛使用,相比傳統人工檢測,智能手機自動光學檢測(AOI)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也減少了人為錯誤的發生率,極大地保障了產品的生產質量。 

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中的另一項創新科技,3D打印又稱增材製造,是一種“自下而上”材料累加的製造方法,3D打印通過將材料(包括液體、粉材、線材或塊材等)自動化地累加起來,從而實現實體結構的製造。

相比傳統的減材製造,3D打印(增材製造)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可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極大地縮短產品的研製周期,提高生產率並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在需求發生波動(例如需求增加或不足)時可以暫時緩解供應鏈的壓力,這一點已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得到證實。

據捷普在《2021年3D打印技術趨勢調查報告》中指出,3D打印技術即將迎來爆發期,97%的受訪製造商預計3D打印技術使用率將在未來五年內直線上升。大多數受訪者預計,未來五年內公司的3D打印技術使用率將至少增加200%。

目前,製造商們已經開始將3D打印技術與傳統製造方法相結合,以更低的成本、創造性的組合,生產和製造更堅固的部件,而得益於這些增強型技術和製造能力的引入,一些頗具創新力的產品也逐漸打入市場。縱觀全球製造業,諸多企業以實際行動佐證了3D打印在促進自身良性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通過增加對3D打印的投資、支持3D打印技術的發展、建立更加緊密的生態系統協作以加固供應鏈,提升生產速度,並創新產品開發與製造策略。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趨勢已逐漸形成,潛力廣闊。智能製造已成為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而3D打印在推動智能製造發展中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航空領域,由於航空航天的很多部件更為大型和複雜,因而在傳統的減材製造中, 95%的材料都在生產過程中被切割掉,造成了很大的浪費。而3D打印的應用卻可以實現材料近乎百分百利用,大幅減少材料的耗損,節約了製造成本。在醫療領域,由於人體器官的個性化與複雜化,很多傳統無法突破的技術,通過3D打印將患者的各項數據加以輸入、設計再進行製造,3D打印技術的應用正推動醫療領域實現精準醫療。

但是光有3D打印技術是不夠的,製造業的發展還需要工業物聯網來及時整合用戶的需求信息,將信息傳遞給生產線,去進行資源的分配、生產線的分配,從而實現不同產品的智能化生產。

提及工業物聯網(IIoT),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隨着新技術的發展與技術教育的強化,如今工業物聯網已不再只發生在某一行業的局部區域,它可以大規模地鋪到生產線中。比如汽車生產商可以直接通過工業物聯網去監控庫存、容量、性能檢測等,設備製造方可以通過工業物聯網的高精度傳感器檢測工具被使用的次數、零件如何進行資源調配等。

早在2018年,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就將物聯網(loT)上升至與電商、金融等同樣高度的第五大戰略。旗下的菜鳥網絡還公布了一個很可能改寫物流園區形態的產品——全球首個基於物流物聯網(IoT)的“未來園區”。這是該前沿技術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大規模在物流領域應用。通過給各種物理設備裝上感應器進行互聯,讓每個攝像頭在雲端之外進行邊緣計算,整個“未來園區”在天貓618的繁忙場景下可以調度自如。

目前,工業物聯網等各種工具與移動和社會倡議的整合仍然是促進供應鏈整體改進的首要目標。據預測,到2025年,工業物聯網市場的規模將從2020年的773億美元增至1106億美元。鑒於此,73%的製造商計劃在下一年增加智能工廠技術領域的支出。當前,工業物聯網傳感器每天為各工廠產生至少14.4億個數據點,信息技術(IT)和運營技術(OT)的融合對於提高運營效率和生產力,以及對於通過數字化轉型舉措加速發展,促進人才儲庫的長期完善等至關重要。

得益於人工智能和3D打印等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一個獨特的智能性勞動力市場已經產生。在這個市場領域中,一些優秀的專業人士號召通過各種數據倡議來提升數字素養,促進技術推廣。這些數據倡議包括使用和存儲數據、提升技術認知、利用數據可視化和分析實現運營流程的跨越式改進和優化,以及推動思維方式的重大轉變。

這些技術層面和創意層面的遠見將給企業帶來深遠影響,決定着企業在全球製造業市場中是停滯不前還是更具競爭力。

Article Contributed By:楊喜豪(HH Yeo)捷普綠點高級運營副總裁

其他資訊

綜合工業

劉建國出任東風康明斯排放處理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

2025年7月21日
綜合工業

西門子再次亮相鏈博會 全維度賦能中國企業出海

2025年7月18日
綜合工業

霍尼韋爾發布智能船舶解決方案和《智造新引擎》白皮書

2025年7月18日
綜合工業

松下亮相鏈博會:以科技賦能生活,構築全場景美好生活圈

2025年7月17日
綜合工業

孫巧科出任伊頓康明斯(中國)變速箱有限公司總經理

2025年7月16日
綜合工業

中國企業制定國際標準!這次,海爾洗衣機主導

2025年7月10日
<簡體> <繁體>

小鵬汽車攜多款重磅產品亮相鏈博會,科技實力引海內外關注

2025年7月22日

...

丹納赫出席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賦能北方生物醫藥創新加速發展

2025年7月10日

...

劉建國出任東風康明斯排放處理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

2025年7月21日

...

漢威士健康拓展業務版圖,服務覆蓋至中國台灣地區

2025年7月8日

...

騰訊榮膺「2025私隱之友嘉許獎」金獎及最佳資料外泄事故應變計劃獎 表彰其保障個人信息隱私的卓越表現

2025年7月11日

...

西門子再次亮相鏈博會 全維度賦能中國企業出海

2025年7月18日

...

美敦力首次參展鏈博會,本土價值鏈驅動共創共贏

2025年7月17日

...

吉利汽車與極氪簽訂合併協議

2025年7月16日

...

安捷倫科技任命楊挺為大中華區總經理

2025年8月1日

...

霍尼韋爾發布智能船舶解決方案和《智造新引擎》白皮書

2025年7月18日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於促進全球跨國公司、機構在華貿易、投資與業務發展;促進大中華區業務交流與合作;關注最新企業動態和行業趨勢;分享經營與管理經驗;傳播卓越理念,為各方在華取得商業成功,促進可持續發展、友好交流貢獻力量。

聯 系 我 們 | CONTACT US

商務合作聯繫: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體資訊聯繫: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資源聯繫:  hr#apac-business.com

* (替換# 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10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