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捷普運營副總裁 趙勝維撰寫
當今社會,隨着日新月異的尖端技術在各類產品和服務中的整合與運用,數字化已經促使消費品、汽車、銀行業等諸多行業發生了顛覆性改變。科技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的迭代更新,各類電子產品層出不窮。如今,數字化正帶領我們進入“萬物皆可算”時代,引領各行各業的技術轉型與創新潮流。
.2021-06-29-02-51-33.jpg)
在醫療領域,技術的更迭與創新往往要比消費領域來的更加緩慢,智能手機、電子設備等消費品的更新換代也許並不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健康,但醫療領域的變革往往關乎着人類的生死存亡,數字醫療正積極推動着醫療行業加快變革的步伐,醫療領域的創新迫在眉睫。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公共健康意識的覺醒,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與此同時,慢性健康的問題依然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質量。在醫療領域,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短缺,醫生工作量日趨繁重,醫療費用的持續增長,這些都使得患者、支付方和醫療服務提供方倍感壓力。市場開始更加青睞以預測性和預防性為目的的治療模式,甚至更願意為醫院之外的醫療服務買單,基於價值的醫療模式(即,基於醫療結果的付費模式)應運而生,推動着數字醫療的創新與發展。
儘管醫療行業目前的困難和挑戰持續存在,但數字醫療技術卻充滿發展的潛力和機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為進一步了解數字醫療當前發展的情況,捷普醫療Jabil Healthcare聯合營銷研究公司Dimensional Research,對目前從事或計劃從事數字醫療產品業務的企業中擁有決策權的420多名專業醫護人士進行了調研,主流數字醫療技術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十大趨勢:
趨勢一:數字醫療解決方案已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根據捷普2018年首次調查顯示,僅21%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公司的數字醫療解決方案已經進入生產階段,而超過半數的公司卻還只處於數字醫療解決方案的構思、開發或設計階段。然而,隨着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開始適應新常態,許多想法日漸成熟。如今,44%的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表示其數字醫療產品已開始進入生產階段,這一數據是2018年的兩倍多。 當前數字醫療解決方案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2021-06-29-02-51-33.jpg)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在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管理中更快地接受新技術的應用,如在線診療、5G、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都成為抗擊疫情的技術焦點,數字醫療對接醫保支付的政策也在上海、杭州等地率先開啟了試點。數字化醫療解決方案在面對新冠疫情的巨大挑戰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然而,數字醫療工具和解決方案要想切實地發揮作用,必須在開發階段引入更多的外部協作,以確保用戶能夠從解決方案中獲取最大的價值。通過與外部進行協作,不僅可以打通並實現不同設備與平台之間的互操作性,還將有助於推動智能醫療設備和其他解決方案的創新。比如,從內外部相互協作中獲取的患者數據,將助力醫療行業在預測性分析與精準醫療領域的重要突破,進而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趨勢二:醫療行業正湧現(並且已經出現)新的業務模式
多年來遲滯不前的醫療生態系統已開始對外開放,推動着醫療行業向數字醫療解決方案轉變,醫療行業開始邁入蓬勃發展期。與此同時,諸如醫療數據管理驅動的商業模式、基於價值的醫療(VBC)付費模式以及個性化醫療等新的業務模式也如雨後春筍般開始湧現。
在數字醫療領域,人們將那些用於監控、交流和分析醫療數據的設備稱之為醫療物聯網(IoMT)。IoMT設備不僅能夠從廣泛的醫療生態系統中收集數據,與醫療服務提供方進行交流,並及時干預,同時還可減少不必要的入院就診。 IoMT設備的出現和運用,醫療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據捷普調查數據顯示,73%的受訪者表示已經開始引入基於IoMT數據的創收渠道。
基於價值的醫療模式有望徹底改變患者的治療現狀與醫療基礎設施,但這種模式需要依託大量數據來證明患者的治療結果。因此,數字醫療產品及產品使用過程中積累的患者數據對於VBC的發展尤為重要。
醫療消費群體日益成為數字領域的核心,他們開始通過個人設備和健康雲等應用程序來實時監測和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個性化醫療的需求開始逐漸增長。據調查,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現出了對個性化醫療的極大關注。
事實證明,國內的醫療行業正逐漸向醫療資源去中心化發展,互聯網+ 各種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湧現了諸如互聯網+醫院、在線問診平台、醫藥、醫療保險、健康服務等多種模式。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正在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進行轉變,中國的數字化醫療版圖在政策鼓勵、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技術提升多重驅動下,正逐步邁向成熟。
趨勢三: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正通過組織變革推動數字化轉型
變革管理對任何機構來說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醫療等傳統行業來說更是尤為艱巨。一直以來,醫療企業的新品上市往往伴隨着療法的精進和改變,技術的變化往往與新品上市的步調並不一致。但數字醫療技術的發展讓醫療行業對更具靈活性、更具適應性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當前,新興數字醫療解決方案亟需新的組織結構、新的思維以及更大膽的跨領域的協作。
據捷普的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受訪者希望藉助組織變革來推動自身數字醫療策略與解決方案的發展。但是現實中並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因此,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正積極進行着更多嘗試。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則表示他們正在組建具有專業技能的新團隊,以進行組織架構的變革。另有4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設立能夠促進深度協作的組織結構。與此同時,41%的受訪者還表示他們正在增設側重於技術採購的新供應鏈和組件提供商。無論這些醫療企業採取何種方式進行組織變革,但可以肯定一點是:醫療行業需要多方的協作,無論是內部的協作還是外部的協作。
趨勢四:醫療器械製造商(OEM)正在尋求外部數字醫療合作
在應對數字醫療解決方案生態系統中的各項挑戰時,招募外部專家無疑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外部的專家與合作夥伴不僅可以助力醫療企業辨別市場發展趨勢,並能基於這些趨勢制定出覆蓋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投資計劃。因此,為了醫療企業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醫療行業的變革與顛覆,“推動與外部專家之間的協作”對醫療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數字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都表示,他們有意尋找具備多領域數字醫療專業技能的合作夥伴。近半數的數字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表示,他們需要合作夥伴來幫助其解決監管、認證、審批問題。此外,4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合作夥伴能為其提供大數據捕獲、安全與分析方面的專業技能與知識。而也有42%的受訪者認為,在醫療供應鏈日漸全球化和複雜化大背景下,他們更加需要可以為其提供該領域的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合作夥伴。隨着醫療行業互聯互通水平的提升,未來,IoMT設備和數字醫療平台將成為醫療行業的核心。藉助IoMT設備和數字醫療平台,醫療企業可對每一位患者的數字孿生體進行預測性分析,為患者打造更具個性化的價值醫療模式。合作夥伴是否具備數字醫療方面的專業的技能,已逐漸成為醫療企業評估潛在戰略合作夥伴的一大重要因素。
趨勢五:監管流程依然是數字醫療最常被提及的挑戰
在醫療領域,數字醫療解決方案的開發、上市以及更新周期與傳統醫療器械大相徑庭,受固有監管流程的影響,醫療行業的產品更新步伐異常緩慢。因此,將數字醫療解決方案的開發與交付的緩慢原因歸結為最常被提及的監管流程,這一點不足為奇。
目前,全球各地的監管機構正在努力應對數字醫療解決方案帶來的挑戰。2017年,FDA宣布啟動醫療軟件初創企業“預認證”計劃,旨在“在不影響患者使用軟件技術的情況下,轉變監管模式,暢通醫療軟件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從本質上來說,該計劃支持並鼓勵更加多元化的企業進軍醫療行業,以強化和加速醫療行業更具建設性的顛覆和轉型。
與此同時,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特殊情況,歐盟決定推遲一年實施新版《醫療器械法規》,將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5月。早前有預測指出,新版法規將更加側重於臨床證據,用以力證數字醫療解決方案在改進患者治療效果上發揮的作用。在國內,目前已有上千家互聯網醫院獲得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而除西藏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之外,其他地區也都建立了數字醫療服務監管平台。在4月份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也表示,當前國家衛健委正研究,準備下一步出台關於互聯網醫療服務的規範,以要求全國在數字醫療方面都具備統一的規範與統一的監管。
趨勢六:科技公司入主醫療行業,給行業企業帶來了緊迫感
當科技巨頭表露出對特定市場的興趣並付諸於行動時,他們往往會給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雖然他們擁有最佳的創意和技術,但在臨床與監管流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認知差距和行業壁壘。因此,科技公司更願意與醫療行業內現有的企業進行合作。
當然,科技公司作為新進入者,並不會為醫療行業帶來新的療法,而是對行業現有的產品或服務的加以完善。然而科技公司也有自己的弊端,他們在隱私保護和網絡安全風險方面仍需不斷的加強和完善。
過去幾年來,科技巨頭入主醫療行業的戰略性舉措屢見不鮮:自2015年以來,蘋果公司陸續收購了多家醫療初創公司與企業,旨在更好地提升蘋果產品的監測健康能力;2019年10月,亞馬遜收購數字健康初創公司Health Navigator,並面向內部員工推出Amazon Care醫療服務。此外,亞馬遜還計劃在明年推出一款全面的電子病歷系統,以表對員工關懷;2019年11月,在亞馬遜收購Health Navigator之後的一周,谷歌宣布收購Fitbit,正式進軍醫療可穿戴設備行業。
這些科技巨頭通過收購的方式穩步進軍醫療行業,並將以往用於消費產品的尖端技術運用於醫療產品及服務。科技公司的這些舉措正向其行業中的其他企業發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促使醫療企業開始加快產品的研發周期與技術發展保持同步。而“科技巨頭”與醫療行業的融合也將有可能促成精準醫療技術解決方案的成功落地。醫療器械行業需更加積極的接受與擁抱這一融合趨勢。
儘管這些消費類科技公司的入主給新興的數字醫療行業帶來了緊迫感,但是對於技術變革背後的驅動力量,行業決策者們卻存在着分歧。據捷普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53%)的受訪者認為,企業類科技公司或消費類科技公司等外部參與者將成為數字醫療創新的推動力量。但事實上,能夠促成醫療交付方式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往往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協作。
趨勢七:消費需求正在推動醫療創新
消費類企業的創新動力往往源於買方市場持續的需求。譬如在汽車市場,儘管汽車行業面臨著嚴格的監管,但各大車企依然在不斷嘗試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相較於舊款,新款車型的動力系統並不一定會有變化,但是車載附加功能(如CarPlay)一定會進行更新升級。汽車行業已經跟上了消費類電子行業的發展步伐。
而醫療行業也逐漸將關注點從“患者”轉移到“消費者”,整個行業對於未來的期望也發生了變化。據捷普調查結果顯示,92%的受訪者表示,消費需求對於數字醫療創新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強。
近年來,國內的各大醫院都相繼推出掌上醫院、互聯網醫院、手機會診、遠程問診、電子病歷以及在線預約等多種服務。其中,作為是實體醫院線上模式的互聯網醫院與在線問診平台其實正從從本質上滿足消費醫療的高效、便捷的需求,兩者對於方便患者、分散流量、促進區域醫療資源公平分配有重要意義。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要想獲得成功,首先需要了解消費者需求。而醫療行業想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則需要具備更強大的用戶設計能力與人種學研究能力,這些能力將有助於彌合傳統醫學與預防醫學之間的鴻溝。
趨勢八:可穿戴設備或隨身設備成為數字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的首選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健身追蹤器、心臟監測儀等可穿戴設備都是醫療領域最具潛力產品。這些設備不僅可實時記錄用戶的生物特徵數據,還可將數據直接反饋給用戶或發送至設備連接平台,以備後續的使用。
.2021-06-29-02-51-34.jpg)
在捷普的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52%)的受訪者表示目前正在研發或計劃研發隨身設備或可穿戴設備。這類解決方案(如蘋果智能手錶、FitBit、Garmin等)目前已為消費者所熟知並得到了廣泛的接受。未來,可穿戴設備還可與遠程醫療、術後生命監測、數字孿生研究等IoMT平台進行配套與結合使用,在未來的數字醫療領域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助力推動整個醫療行業向精準醫療邁進。
移動醫療是一種新興趨勢,患者可以將醫療健康類應用下載到自己的智能手機上。這些應用程序可以方便用戶聯繫自己的醫療機構,還可以持續追蹤用戶各方面的健康數據,包括睡眠習慣、步幅和血糖水平等,從而優化患者對醫療服務的參與度。
趨勢九:數字醫療解決方案的上市周期大幅縮短
據捷普2018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數字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一致認為,數字醫療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其他行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產品開發和上市周期。僅29%的受訪者表示其產品開發與上市周期短於18個月。而在此次調查中,這一比例已經提高至41%。
多年來,醫療企業的傳統產品開發與上市周期往往長達十餘年之久,產品的開發與上市周期仍存在巨大的優化空間。 如今,醫療器械製造商已逐漸將關注點轉向消費者與數字解決方案,着力縮短產品開發周期,使其更加貼合客戶期望。產品上市後,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需要每兩到三年迭代一次,否則可能面臨市場份額丟失的風險。對於醫療行業來說,將產品上市和升級周期與這一速度保持同步是一種文化上的轉變。
趨勢十:數字醫療走向成功的關鍵在於技術融合
無縫技術融合在為患者和消費者提供最佳數字醫療體驗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在2020消費電子展上,人們再次表露出對人工智能、5G、雲平台應用以及IoMT設備的青睞與期待。
所有這些新的動向和發展都離不開跨行業協作帶來的協同效應與持續的投入。數字醫療平台往往需要融入多個解決方案,需要多家服務提供商的獨特專業技能,才能最終推向市場。此外,數字醫療平台的各個組成部分必須具備互操作性,才能真正地釋放平台的潛力。
據捷普調查結果顯示,93%的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認為行業應出台數據收集和使用規範,以實現設備之間和產品平台內部的互操作性。然而,這一觀點顯然並不完全符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各自為政”的操作方法。
略低於半數(4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在自有生態系統中實現所需的所有功能,以打造更加一致的客戶體驗。約4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傾向於遵循公認的行業標準,以確保各產品平台內部的互操作性。還有1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計劃打造更加開放式平台系統,為客戶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
儘管業界已經設立了最佳互操作性的方法,但仍需注意的是,一旦各大設備與平台之間無法實現互操作性,預測式醫療服務可能無法成為現實,人工智能的潛力也無法得到充分利用。IoMT設備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監控或從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收集數據,並將數據傳輸給醫療服務提供方,這就要求IoMT設備必須部署在一個互操作系統中,該系統可利用平台的互聯互通能力與集中式算法,使患者和醫療服務提供方能夠在高度個性化的醫療服務生態系統下,共同管理疾病,改善治療效果。
我們離數字醫療還有多遠?
大多數行業觀察者和利益相關者一致認為,醫療領域的技術創新可能仍處於起步階段。數字醫療市場雖然在近年來蓬勃發展,但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人工智能、大量針對5G技術進行的適應性升級無線連接基礎設施、可穿戴設備以及其他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觸發一場真正的數字革命。數字醫療正在加速發展步伐,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營造一個使精準醫療成真的理想環境,實現基於價值的醫療(VBC)模式的終極目標,我們必須加大對人種學研究等領域的投入。
綜合上述幾大數字醫療的發展趨勢,面對未來,你是否已把握機會、為未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