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網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業 綜合工業

2021年國際消費電子展:博世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和互聯技術,保護人類與自然

by Joyce Jin
2021年1月13日
A A
  •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Michael Bolle博士:“博世將人工智能和互聯技術相結合,打造智能物聯網(AIoT),提高能源效率並抗擊冠狀病毒。”
  • 智能健康與安全:博世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榮獲國際消費電子展創新獎
  • 軟件性能提升:博世開發的冠狀病毒快速檢測可在30分鐘內出陽性樣本檢測結果
  • 可持續發展#來個博世#(#LikeABosch):最新一期宣傳片講述了個人如何為氣候保護貢獻力量
  • 氣候行動取得成效:碳排放信息披露項目(CDP)將博世列入最佳 A 類企業
  • 太空中的人工智能:博世以專業知識助力微型機器人自主導航,探索月球表面

德國斯圖加特/美國底特律——為了保護人類健康和地球環境,博世充分利用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打造智能物聯網(AIoT),通過技術解決方案造福人類和環境。“我們將人工智能和互聯技術相結合,打造智能物聯網,從而提高能源效率並抗擊冠狀病毒”,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Michael Bolle博士表示,“智能物聯網蘊藏巨大的潛力。我們正在推動智能物聯網的發展,並將在未來加速該進程。”博世將以“可持續發展#來個博世#(#LikeABosch)”為主題,在線上2021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健康、家居和交通領域的可持續化智能解決方案。

在本屆展會上,博世將首次展示全球首款自主學習人工智能傳感器,應用於穿戴式和聽覺類健康追蹤設備。基於邊緣人工智能,鍛煉過程中無需連接互聯網,可以有效提高能源效率並保護數據隱私。同時,博世還推出了一款可以測量空氣質量和相對濕度等指標的傳感器。該傳感器可測量空氣中氣溶膠的濃度。這些數據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尤為重要。博世的安防攝像頭也可以幫助對抗病毒。搭載人工智能的攝像頭可執行大量客戶特定的應用程序。例如,集成了智能視頻分析方法的新型攝像頭解決方案可以無接觸、匿名且高精度地測量體溫,並將偏差控制在0.5度以內。此外,通過由博世旗下初創安防物聯網公司(Security and Safety Things)開發的開放式攝像頭平台,攝像頭搭載軟件解決方案可以檢測商店內的人數是否符合現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人數限制。該平台也榮獲了2021年國際消費電子展的創新獎,是博世今年推出的四個重點解決方案之一。博世的另一款首推產品是便攜式血紅蛋白監測儀。該設備可以通過掃描手指來檢測貧血問題,尤其適用於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的地區。配備了人工智能的血紅蛋白監測儀可在30秒內提供結果,無需實驗室檢測或抽血。

目前,博世創新技術保護人類健康的最佳例證是在博世Vivalytic檢測設備上進行的冠狀病毒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如今,這項技術已經可以更快速地提供檢測結果,充分詮釋博世“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理念:實驗室、診所、療養院和醫院可以依靠該技術在39分鐘內同時檢測五個樣本。另外,通過軟件的升級,Vivalytic檢測設備可在30分鐘內出陽性樣本檢測結果。Vivalytic系統由分析設備和測試盒組成,是博世中央研究院與前沿科技部門、博世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業務部(Bosch Healthcare Solutions)和羅伯特·博世醫院長期合作和共同開發的成果。

可持續發展#來個博世#:氣候行動的先行者

埃森哲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智能物聯網不僅可以應用於健康領域,還可以支持氣候行動。研究發現,在交通、製造和建築技術方面實現全面數字化,可以幫助德國達成《巴黎協定》近一半的排放目標。

在這樣的趨勢下,博世積極利用智能物聯網推進氣候行動。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博世以“可持續發展#來個博世#”為標語,傳達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來個博世#系列宣傳片的最新一期強調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使用可持續產品來保護環境。博世也在集團內部積極推進氣候行動:根據內部數據,2020年,博世在全球400多個業務所在地實現了碳中和,成為全球首家在生產製造及外部能源獲取方面實現碳中和的工業企業。Bolle說道:“博世的下一個任務是解決從採購到產品使用整條價值鏈的排放問題。”為此,博世成為第一家加入科學減碳倡議組織(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該倡議提出了一個具體而宏大的目標,到2030年,將上游和下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5%。此外,博世在氣候行動方面的成就還在公司外部獲得了認可,非營利性的碳排放信息披露項目(CDP)將博世列入最佳 A 類企業。

博世於去年成立博世氣候解決方案業務部,與其他公司分享其作為氣候行動先行者的經驗。新部門推出了包括基於雲的博世能源平台等多種解決方案。該能源平台應用智能算法來降低機器的能源消耗,從而提高生產流程的效率。作為博世實現碳中和的主要手段,博世已經在100多個地點部署了該平台,為提高能源效率做出了重大貢獻。

向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邁進:成為工業人工智能領域的標杆

數字化正在為可持續發展鋪平道路。Bolle提道:“我們希望在博世業務涉及的每個領域都能成為領先的智能物聯網公司。”信賴人工智能才能進一步應用人工智能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以及氣候變化。為此,博世使用工業人工智能向機器解釋物理原理,而不是教機器學習人的行為邏輯。這就對建立道德準則提出了要求。因此,博世制定了《AI道德準則》,其核心理念是始終保留人類對人工智能所作決策的控制權。

除了提高製造業的能源效率外,博世還系統性地推進建築和交通出行業務互聯化,以幫助消費者節約能源。例如,博世推出一款用於私人住宅的能源管理器。當能源管理器與熱泵和光伏系統結合使用時,能源消耗可降低60%。在交通領域,電動汽車的駕駛員可以從雲端電池等服務中獲益,使用智能軟件分析來降低電池約20%的能源損耗。

總體而言,電氣化、自動化、個性化與互聯化服務的結合將為軟件應用程序開闢一片廣闊天地。車載計算機是博世提升在軟件密集型電子系統領域領先地位的重要一環。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於今年年初開始運營,共擁有17000名員工。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將博世在汽車領域的車載計算機、傳感器和控制單元的硬件和軟件工程能力結合起來,以降低車輛開發的複雜性,並顯著加快道路交通領域新功能的開發速度。

探索月球:藉助博世人工智能實現飛躍

博世人工智能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飛躍。在去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博世首次推出了為國際空間站設計的SoundSee人工智能傳感器系統,而今年博世將目光投向了月球。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引爆點”(Tipping point)計劃的一部分,博世正與Astrobotic、WiBotic以及華盛頓大學合作,為探索月球的微型機器人研發智能自主導航和無線充電技術。目前,位於匹茲堡和硅谷的博世研究人員正在為這個項目提供支持,貢獻基於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智能數據分析和無線連接解決方案上的專業知識。其研究結果也將推動博世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在地球上的進一步發展。

以上例證都清楚地表明了智能物聯網具有的無限潛能,以及可持續發展在其中所發揮的關鍵性作用。Bolle表示:“只有從現在開始追求可持續發展並發掘智能物聯網巨大潛力的公司,才會在未來取得成功。”

Tags: 可持續發展

其他資訊

綜合工業

中聯重科重磅發布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產業落地再提速

2025年9月17日
綜合工業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開幕 松下堅定看好中國機遇

2025年9月16日
綜合工業

西門子攜手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建蘇州薩里大學(籌)先進制造學科

2025年9月12日
綜合工業

康明斯在上海正式啟動全球分撥中心新址

2025年9月9日
綜合工業

中聯重科2025上半年“量質雙收”,擬中期分紅17.3億元

2025年8月30日
綜合工業

三十年從紮根到盛放,安捷倫中國本土製造的來時路

2025年8月30日
<簡體> <繁體>

Microchip產品榮獲2025半導體市場創新表現獎——年度優秀AI芯片獎

2025年8月29日

...

卡泰馳完成戰略入股汽車之家,加速構建汽車產業新生態

2025年8月28日

...

康明斯在上海正式啟動全球分撥中心新址

2025年9月9日

...

巴斯夫向衛藍新能源交付首批用於半固態電池的創新正極材料

2025年9月2日

...

阿里巴巴開源數字人視頻生成模型

2025年8月28日

...

林慧虹女士被任命為恒生銀行總裁

2025年9月13日

...

BOSCH與阿里巴巴深化戰略合作 以AI賦能數字化創新

2025年9月3日

...

三十年從紮根到盛放,安捷倫中國本土製造的來時路

2025年8月30日

...

卡博特上海工廠利舊改造項目正式投入運營

2025年8月28日

...

巴斯夫攜手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共啟可持續材料與工藝創新新篇

2025年9月13日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於促進全球跨國公司、機構在華貿易、投資與業務發展;促進大中華區業務交流與合作;關注最新企業動態和行業趨勢;分享經營與管理經驗;傳播卓越理念,為各方在華取得商業成功,促進可持續發展、友好交流貢獻力量。

聯 系 我 們 | CONTACT US

商務合作聯繫: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體資訊聯繫: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資源聯繫:  hr#apac-business.com

* (替換# 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10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