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眾依然高度信任科學,並期待藉助科學解決各種挑戰
【中國上海】——我們正身處新冠疫情影響下的“新常態”,人們對科學和科學家的信任度居高不下,也推動科學與日常生活的連接更為緊密。2022年度3M科學現狀指數(State of Science Index)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民眾愈發認識到科學在社會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並期待科學能夠在抗擊新冠疫情之餘發揮作用,幫助解決各種挑戰,包括推動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機會平等、提升技能和職業技術行業,以及可持續發展。
“無論何時何地,3M的每一位員工都在釋放人、創意與科學之力,重新構想一切可能。”3M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羅曼(Mike Roman)表示,“我們發現,年輕一代深信科學的力量,並認為科學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更重要作用,這讓人深感未來可期。3M也將持續激勵並推廣可信賴的、多元化的科學之聲,借科學之力解決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
6月20日,3M科學現狀指數全球調研2022年度中國報告發布會於線上舉行,3M大中華區研發運營總經理熊海錕解析了今年中國報告的最新發現,並與來自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事業中心以及復旦大學的各位專家學者開展圓桌討論,就如何以科學助力可持續發展、如何推動中國的STEM教育,以及未來科技的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分享,共話科學的當下與未來。
“令人振奮的是,2022年度3M科學現狀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即使身處後疫情時代,中國民眾對於科學和科學家的信任度依然處於高位。”3M大中華區研發運營總經理熊海錕表示,“超過九成的中國民眾認為自己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科學知識,並對包括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在內的未來創新感到興奮。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民眾預見了科學在中國發展的無限潛能。”
一年一度的科學現狀指數是由3M發起的一項第三方獨立研究,研究範圍覆蓋17個國家。今年,3M科學現狀指數調查已經步入了第5個年頭,該調查旨在揭示民眾對科學的看法、感受和信任程度,以及科學在他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從而追蹤科學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科學被高度信任,但是錯誤信息的問題不容小覷
今年的3M科學現狀指數調查表明,中國民眾對科學(97%對全球90%)和科學家(95%對全球86%)的信任度依然處於高位,在受訪的17個國家中位列首位,並且有92%的中國民眾表示希望聽到關於科學家工作的更多信息(全球83%)。然而,無論是社交媒體(76%)還是傳統媒體(56%),仍存在較多的錯誤信息 ,這也意味着選取信息的渠道尤為關鍵。90%的中國民眾相信傳統媒體發布的科學事實(全球75%),與之相比,僅有70%的受訪者相信在社交媒體上被發布的科學事實(全球44%)。
此外,絕大多數(92%)中國民眾認為如果人們不重視科學,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全球比例為83%,這些負面影響包括:
- 更多公共衛生危機(67%對全球61%);
- 社會更割裂(65%對全球57%);
- 氣候變化的影響日趨嚴峻(57%對全球53%)。
在重視科學的背景下,逾半數(53%)中國民眾表示科學對日常生活至關重要(全球52%),這一數字相較2018年(41%)大幅上升了12個百分點。促成這一觀念轉變的重要原因在於人們正愈來愈寄希望於通過科學手段解決棘手難題。在抗擊新冠疫情之餘,中國民眾最希望科學能幫助解決環境問題,如空氣質量(59%對全球55%)、氣候變化的影響(56%對全球58%)、清潔水供應/衛生(53%對全球56%),以及平等獲得優質醫療衛生服務(52%對全球54%)。
氣候變化與每個人休戚相關,企業被寄予厚望
氣候變化正從方方面面影響着中國乃至全球民眾的日常生活。97%的中國人相信氣候變化是真實的(全球93%),並且大部分中國人(86%)擔心自己或親人有一天可能會因為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極端天氣而流離失所(全球79%)。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中國民眾希望社區、企業和全社會攜手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添磚加瓦,並期待企業能夠對緩解氣候變化影響的創新項目進行投資,而這一選項在民眾認為企業應優先考慮的幾大措施中名列前茅(38%對全球47%)。值得一提的是,93%的中國民眾認為中國目前在推動可持續性發展方面做得很好,遠超62%的全球平均數據。
“在全球氣候變化愈發嚴峻的形勢下,3M將繼續攜手合作夥伴、政府機構和國際組織,共同研發基於科學的解決方案。”3M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可持續發展官蓋爾·舒樂(Gayle Schueller)表示,“我很自豪地告訴大家:3M於2021年正式對外宣布了最新的可持續發展承諾,其中包括投資約10億美元,用以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少50%、在2050年實現100%碳中和、在2030年前全球所有工廠用水量減少25%、並在2025年前將非再生石油基塑料的使用量減少5.7萬噸(即:1.25億磅)。”
迄今為止,3M在全球範圍內的用水量已減少了10.7%,並避免了約8936噸(即:1,970萬磅)的塑料垃圾產生。2002年以來,3M範圍1排放(直接排放)和範圍2排放(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已降低了72%,全球各個工廠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比例已經接近50%,遠超3M 2025可持續發展目標。
實現STEM教育和職業機會平等還需假以時日
在全球範圍內,追求STEM教育面臨越來越多的阻礙。而在中國,93%的受訪者都認為學生在追求STEM教育的道路上面臨阻礙(全球84%),該數據較去年同比上升了12個百分點。其中,沒有機會學習STEM課程 是首要原因(89%對全球76%),其他原因依次為無力負擔系統的STEM教育(51%對全球47%)、學生有太多的個人責任無法專註於STEM教育(48%對全球37%),以及偏見或成見(31%對全球33%)。儘管96%的中國民眾認同增強STEM領域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非常重要(全球87%),但仍有80%的中國民眾認為弱勢群體往往不能獲得平等接受STEM教育的機會(全球71%)。
毋庸置疑,在追求STEM教育時面臨的阻礙也會潛在影響人們未來的職業發展,而這一點對於女性而言尤為突出。對此,中國民眾表示:
- 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鼓勵和支持婦女和女孩參與STEM教育(90%對全球84%);
- 女性是STEM領域未被開發的潛力來源(82%對全球81%);
- 女性正在離開STEM工作崗位,因為她們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65% 對全球66%);
- 與其他科學領域相比,女性更不願意從事工程學(55%對全球62%)。
“女性和弱勢群體往往從幼時就會遇到STEM學習的種種偏見與阻礙,繼而在選擇從事STEM職業時則面臨又一次挑戰。但事實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科學家,每個人都應該獲得公平的STEM教育的機會。”3M中國產品研發女性專家代表王維娜表示,“我們希望能有更多人投身於STEM領域。社會的進步少不了科學隊伍的發展壯大和日趨多元化,更離不開人們對STEM的憧憬與付出。守護孩子們童年時愛好科學的星星之火,就是守望我們的未來。”
為促進STEM教育機會平等,3M自2013年以來在華連續開展了多項STEM相關的公益行動。在每年秋季的3M全球志願者日期間,3M都會邀請員工志願者走進多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小學,為孩子們帶去科學互動課堂,通過寓教於樂的體驗讓學生們了解STEM相關知識,全面激發科學創新思維。而在暑假期間,3M中國研發中心也會向社會敞開大門,邀請孩子們走入3M,近距離接觸科學、感受科學。目前,已有超過6,000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從這些公益項目中受益。此外,3M也已連續多年在暑假期間開展“科學總動員”系列科普活動,由3M技術人員為6-12歲的孩子們帶來源於生活、趣味十足的情境科學課堂,點燃他們求索新知的好奇心,引領更多青少年邁入科學殿堂。
“3M每年開展的科學現狀指數調研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通過提供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性數據,為我們的科普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並為如何開展與推廣科學教育工作提供了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上海市科普事業中心副主任俞奕表示,“大力開展STEM教育是培養、挖掘、選拔青少年科技人才的有效手段,是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像3M這樣的企業能夠加入我們,共同推進青少年科普教育,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
對職業技術行業的認知誤區,削弱了從業意願
大部分中國民眾認為勞動力隊伍需要更多的職業技術工人(94%對全球91%),並有93%的中國民眾認為職業技術行業有很多工作機會(全球82%)。此外,75%的中國民眾相信從事職業技術工作獲得的收入與從事要求大學學歷的崗位收入不相上下(全球71%),更有88%的人相信職業技術學校能為獲得職業成功提供所需的教育(全球83%)。儘管如此,在調查中仍有超過半數(67%)中國受訪者表示雖然尊重從事職業技術的人,但自己不會從事此類職業,這顯示出了職業技術領域的職業地位問題。
在中國,“沒有足夠的職業發展機會”是從事職業技術的最大障礙(50%),這一比例超出全球平均數據(24%)的兩倍有餘。而在從事非職業技術行業的中國受訪者中,無力支付職業技術學校的學費(33%對全球28%)、有其他想要從事的職業(27%對全球37%)、不知道職業技術行業是一種職業選擇(25%對全球19%),以及不認為會賺到足夠的錢(21%對全球18%)等均是他們沒有選擇職業技術行業的主要原因。
3M相信科學能讓難題迎刃而解,也願借科學之力化解重重挑戰。我們很榮幸能夠與科學家們並肩前行,並為新一代、多元化的STEM人才創造成長的沃土。無論是倡導科學主題報道的真實性,或是在科學的引領下砥礪創新、帶來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還是攜手社會各界提升職業技術行業的職業地位困境——3M矢志不渝,期待藉助科學的力量攜手各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研究方法論:
2022年度3M科學現狀指數調查在2021年9月27日至12月17日間對17個國家的成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包括中國、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法國、德國、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波蘭、新加坡、韓國、阿聯酋、英國和美國。每個國家約有1000名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參與了調查:
- 在95%的置信水平下,17個國家的誤差範圍為+/-0.8個百分點,單個國家的誤差範圍為+/- 3.1個百分點。
- 為了讓本次調查數據能夠與前幾年的3M科學現狀指數統一統計口徑,我們使用了10個國家的跟蹤平均值,誤差範圍為+/-1.0個百分點,包括中國、巴西、加拿大、德國、日本、墨西哥、波蘭、新加坡、英國和美國。
¹“錯誤信息”指的是虛假或不準確的信息,特別是那些故意影響觀點/意見的信息
² “沒有機會學習STEM課程”包括“學校缺乏STEM課程”、“沒有足夠的STEM教育工作者/教師”和“缺乏互聯網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