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由中國設備管理協會、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的2023行業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交流大會於浙江省台州市溫嶺舉行。大會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強化設備智能管理”為主題,圍繞新時期智能製造和智能裝備的關鍵技術與發展、數字化轉型、AI和大數據在設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以及細分相關行業設備的智能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展示展開。
會議期間,IBM大中華區科技事業部可持續發展軟件資產管理業務總監庄磊、IBM大中華區科技事業部可持續發展軟件資產管理技術總監劉清真受聘成為中國設備工程專家庫專家,繼續為中國各行業、企業的設備管理和技術創新貢獻”IBM智慧”和”IBM方案”。
此外,劉清真受邀參加大會主論壇和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創新論壇並發言。他認為,企業資產管理是重資產行業的核心運營系統,也是企業改善經營效益的重要抓手。IBM基於AI和全球最佳實踐打造的IBM Maximo資產全生命命周期管理平台,致力於幫助企業創造更大效益、形成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智能化的資產管理。以下是他的發言內容節選:
企業資產管理是重資產行業的核心運營系統
企業資產管理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EAM)是重資產行業的核心運營系統,從資產的全生命周期視角進行管理行為改善和業務價值提升,最終達到保障安全生產、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產效益的目標。資產管理不僅僅管理資產本身,還包括與其有關人員、備件、環境、法規等眾多相關因素。
可以說,資產管理是重資產企業改善經營效益、提高EBIT的主要機會之一,而AI賦能的資產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創造更大效益,形成競爭優勢。通過運營成本分解,企業發掘更多的改善機會,比如:重視設備的生命周期管理、減少停機影響的可用性、避免庫存投資過多等等。這些效益或者價值主要體現在延長設備壽命、減少停機時間、降低備件庫存、提升人員效率等方面。
全生命周期管理:資產管理價值最大化的關鍵一環
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幫助企業尋找最優解、實現管理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這需要我們以全生命周期的宏觀視角,俯視看待設備管理的各個階段,並尋找資產管理的最優解。從資產運行需求角度對上游的設計、採購製造、施工、調試環節提出數據標準規範要求,實現資產從採購、建設、轉資到運維報廢的全過程數據貫通,提取全壽命周期的業務價值,最終形成企業級的資產管理全景視圖:橫向各環節打通、縱向各個板塊整合。
在真實的項目落地中,這種全景視圖的建立往往面臨著諸多挑戰,這裡我分享三個常見的問題,這些問題知易行難,若基礎沒打好,後續影響很深遠:
- 第一,建設向運營移交是避免資產信息損失的黃金階段,也是管理的薄弱環節,對這一環節的忽略而造成的資產信息缺失在後期運維階段很難彌補。
- 第二,財務資產和實物資產的管理脫節,無法在設備單台套的顆粒度建立財務資產和設備資產的映射關係,信息不能聯動更新。最後就形成各管各的局面,差異越來越大。
- 第三,在漫長的運營期內,一些關鍵設備的周轉管理往往成為薄弱環節。這些設備所安裝的工藝位置是可能拆換周轉的,它們的功能位置編碼和設備唯一識別號就被一些企業弄混過,容易導致安全事故。
我們在落地Maximo這種專業軟件,會提醒用戶重視上述問題,也會提供科學的數據結構和嚴謹的落地方案。
IBM Maximo:引領企業資產管理改善和技術創新
IBM Maximo為企業打造了精細化資產設備管理平台,並基於全球大量頭部客戶的最佳實踐形成了針對不同行業的管理版本,能夠為企業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其中包含資產、工單、服務、物資、合同、採購等資產管理全業務,並覆蓋資產全生命周期。
其次,IBM把領先的混合雲和AI能力與資產設備運營業務相結合,為客戶提供了完整的資產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路徑,包括物聯網監控、設備健康、預測性維護、視覺檢測分析、備件庫存優化、員工安全、數字孿生等,幫助企業迅速響應不斷變化的運營條件,在不同環境下保持業務連續性。
此外,Maximo能夠在確保可靠的設備運維、適應性和運營彈性時,為企業帶來直接、明確的投資回報,增加收入、提升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和減少風險。根據IDC報告,那些將Maximo用於提高資產管理能力的企業,平均每年可因此實現近1500萬美元的商業收益,5年投資回報率更是高達450%;每年平均的意外宕機時間減少43%,影響業務的意外事件減少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