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2日,由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督指導,推進IPv6規模部署專家委員會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等協辦的“2021中國IPv6創新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以“創新賦能,築基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工信部、國家廣電總局、人民銀行、北京市委等主管部委領導、國家級智庫院士專家、央企及華為、阿里、天旦等ICT產業代表共同出席,深入探討全面推進IPv6技術創新與融合應用,共同加快促進互聯網演進升級,為實現網絡強國提供基礎支撐。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2021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的任務要求。今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未來五年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工作的重點方向,着力打造先進自主的IPv6技術、產業、設施、應用和安全體系,形成市場驅動、協同互促的良性發展格局。 推進IPv6規模部署專家委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IPv6規模部署與創新發展》的主旨演講中表示,近年來,隨着數字中國建設速度的加快,數字通訊技術飛速發展,人類可以進行跨地域的即時通信,各種各樣的數字通信技術所產生的海量數據則需要依靠高速率、穩定的數據傳輸。與此同時,隨着生產上雲,雲網智能協同、數據算力等實現深度融合,端到端的智能運維可以充分滿足企業生產場景上雲對網絡管理的訴求。面對數字中國加速帶來的新需求,我國的IPv6在規模化部署與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着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 相比IPv4,IPv6在端到端傳輸時延、穩定性及服務指標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 IPv6的自動化故障恢復時間仍然較長,從天級縮短至分鐘級、秒級是必然需求;
- 隨着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信息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IPv6的服務覆蓋範圍和應用節點還需要繼續擴大,部分應用基礎設施的IPv6升級改造力度還需要加強;
- 大流量商業平台的IPv6改造程度不夠,無法驗證應用基礎設施的業務承載能力;
- 不同行業在進行IPv6改造的過程中,存在行業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 我國IPv6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還不夠完備,IPv6技術產業生態體系亟待培育與優化···
圍繞着“十四五”的目標要求,同時為解決以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知》在強化網絡承載能力、優化應用服務性能等10大方面部署了30項任務,其中包括:提升運維保障能力、強化雲平台等應用基礎設施的業務承載能力等重要內容。在今日舉行的網絡前沿技術論壇上,天旦首席產品官&聯合創始人賀曉麟發表了以“IPv6下的業務級智能運維解決方案”為主題的演講。他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國有企事業單位、金融、工業、教育、醫療等千行百業將持續進行IPv6的改造與升級。目前,我國IPv6正在經歷攻堅克難的拐點階段。在保障IPv6快速、規模化部署的同時,需要完善的技術監測手段保障IPv6的網絡性能與IPv4趨同,提昇平均丟包率、連接建立成功率、縮短時延等關鍵指標。此外,各行業面向公眾服務的互聯網應用系統需要支持IPv6連接訪問,並具備IPv6改造前同等的業務連續性保障能力。”
在談及提升IPv6的運維保障與業務承載能力時,賀曉麟認為,信息缺失、數據粗放、視角孤立與排障低效是IPv6流量監測與保障的難點。首先,流量中IPv4與IPv6的佔比情況、應用流量的組成情況等較難監測,導致IT應用的邏輯訪問關係難以梳理;其次,原有監測工具的指標精度不足,同時採樣數據的時效性較低,在進行網絡改造的過程中較難洞察異常情況;再次,一旦出現問題,運維部門會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網絡與應用各自為陣,難以達成共識;最後,多數監測工具的易用性程度不足,故障分析與定位將會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導致排障效率低下。 隨着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上雲”成為數字化業務發展的必經之路。其中,“網”是基礎,”雲”是核心。“IPv6+智能雲網”共同構成了數字經濟的聯接底座。網絡與業務的遷移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是一個持續性過程,企業務必要通過持續性的洞察與監測確保遷移前、中、後的網絡與應用系統性能穩定,進而保障業務發展的連續性,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天旦的《IPv6下的業務級智能運維解決方案》跨越傳統架構與雲環境、跨越設備與應用,實現集網絡性能分析、數據庫性能分析、業務與交易性能分析、業務運營分析於一體的統一的、以業務為視角的“IPv6+”智能運維保障。
即時分析流量組成、自動梳理訪問關係,實現全流量監控
企業在進行IPv6部署或者改造的過程中,其內部往往存在IPv4/IPv6的雙棧協議架構。無論是採購新的基礎設施還是升級原有應用,這些節點的性能、可用性等情況會在雙棧架構下變得不易評估。由此也導致原有的運維管理工具很難跨越雙棧架構抽象出應用訪問路徑,實現IPv6新節點與原有IPv4環境下舊節點視角的統一。 天旦通過互聯數據技術,為企業提供統一的性能指標統計口徑,為改造前後負載、可用性、性能差異、流量狀態等各項指標提供依據,快速梳理IPv4/IPv6節點間的訪問關係與通信概況,並通過內置的AI算法自動發現及梳理流量中的應用組成。
實時呈現高精度指標數據,對IPv6網絡實現精細化管理
天旦所採用的互聯數據是一種全量、實時、精準的數據源,通過將網絡或系統交互過程中各個環節、應用產生的數據進行實時、全量的解析與治理後,輸出時間戳統一、數據格式統一的高質量數據。通過多維指標統計分析功能,一旦產生流量波動,可以自動鑽取至IP維度,將原始報文數據導出,迅速定位IPv6的網絡問題,並利用原始報文對歷史問題進行追溯與取證,實現精細化、可視化管理。
以業務為視角的智能運維管理邏輯,優化終端用戶IPv6應用體驗
天旦《IPv6下的業務級智能運維解決方案》真正考慮到企業的數字化業務在發展過程中會面臨的各種問題,如:需求快速變更、快速進行業務操作等。該方案不僅將網絡層指標(網絡負載、網絡可用性、網絡性能等)作為監控依據,還將數據庫指標(SQL語句數量、SQL成功率、SQL響應時間等)、業務層指標(交易量、響應時間、交易成功率、交易響應率、返回碼)納入監控範圍,結合業務與網絡雙重維度,通過端到端的全鏈路追蹤體系,快速定位雙棧架構下的性能瓶頸,鎖定業務問題根源。此外,還通過實時、精準呈現交易類型、交易渠道、分支機構等業務指標維度,實時掌控全局運行狀態,並通過還原用戶旅程,幫助優化IPv6的應用體驗。
自動定位與分析故障,實現主動智能化運維管理
無論是應用架構中的WEB主機、應用主機,亦或防火牆、負載均衡等網絡設備,該方案都能統一將其納入到故障監測範圍當中,提供指標口徑一致、時間戳一致的故障定位分析結果。基於AI算法的實時業務網絡性能監測,通過內置的場景化告警模塊,能夠即刻感知告警事件,故障定位自動區分應用/網絡層,乃至定位到具體的應用節點。同時,自動化的故障成因分析,有效提升故障診斷效率;自動保存原始交易明細、網絡報文等功能,以便技術專家深入挖掘分析根因,實現主動的智能化運維管理。該方案全方位適配主流雲環境,能夠實現複雜雲環境的智能雲網梳理,充分保障業務系統順利遷移上雲,並對雲上架構的合理性及負載瓶頸進行量化分析等,有助於企業在業務上雲的各階段提高架構梳理的工作效率:
- 遷移前:釐清業務系統在傳統環境下的整體架構,快速完成資產盤點;
- 遷移中:分析業務系統架構合理性,定位負載、性能瓶頸節點;
- 遷移後:明確訪問邏輯,幫助構建業務運行監控視圖,完善CMDB信息。
天旦《IPv6下的業務級智能運維解決方案》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運維保障。在金融行業,天旦的雲環境流量採集與分析處理技術,幫助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實現了業務遷移保障,並有效提升了業務運營分析能力;在醫療行業,天旦的全鏈路監控與分析技術,大大提升了醫療應用系統的故障排查效率,提高了患者的就醫滿意度;在製造行業,天旦的業務級效能分析,通過毫秒級監控每個生產節點的耗時等情況,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優化生產資源配置。 未來,天旦將持續攜手華為等合作夥伴,共同應對IP網絡發展過程中的難題與挑戰,合力打造“IPv6+”生態,激活數據價值,夯實數字經濟的聯接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