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智能行業的突飛猛進,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智慧工廠、智慧旅遊、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為應用領域的智能經濟逐漸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許多國家紛紛出台促進智能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及政策規定,我國不少地區提出要大力建設智能經濟發展示範區。智能經濟已成為引領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焦點。
智能經濟時代,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能把技術演化為“智慧”進而普惠的能力。什麼才是數字智慧的最佳解決之路?近年來,各大高科技企業都在用技術試圖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聯想作為“新IT”全要素企業代表,也不斷貢獻着自己的力量。1月4日,聯想發布《智慧山河》視頻,其中展示了聯想的新IT產品、方案和服務,智慧助力教育、農業、製造、城市等多個行業的場景,“把智慧的力量給向上的中國”。
01
新IT、新技術、新服務
助力城市綠色智能化轉型
縱觀過去30多年,在推進城市的智慧化方面,聯想爬了三個大的台階,照映出“數字智慧”三個發展階段的大時代。
智慧城市1.0階段開端,中國還不具備全局數字化的條件。數字設備的普及,只能通過點狀分布式的方式,幫助社會部分領域實現信息化。此時的國內,聯想是最具代表性的信息設備企業,通過PC的普及使得千千萬萬台PC被連接起來,使得信息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加速流動。
智慧城市2.0時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了的建設高峰,從各個行業、部門內部的信息化系統整合,變成了大系統和大系統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對接訴求。這個階段,聯想通過信息化技術融合城市系統,打破數字孤島化成為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這個階段中後期,大集成、大系統的概念在數字城市建設中初露頭角,互聯網開始交棒給新的ABC,也就是AI、Big Data和Cloud(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智慧城市的概念開始萌芽。
當前進行的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智慧城市3.0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互聯網、物聯網和雲計算經過若干年的發展,開始融通成“新基建”的融合創新底座,全社會、全節點的在線化已經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這“兩張網”得以實現。
當下,從城市各個角落採集來的數據,通過多重網絡得以匯聚到城市的各個主幹系統中,“智慧”已經萌生——在抗擊疫情的持久戰中,城市裡各個節點的政務管理人員,通過實時的數據驅動工作,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數字ID,並實時標示新的狀態,這種情況下,聯想開始嘗試推動把人工智能與城市服務相結合,使整個智慧城市系統發展成為具備一定智慧能力的整合系統。
聯想這些年的努力,這了這件事——提出“新 IT 賦能實體經濟”的概念,過去幾年已成功將已有的IT系統“涅槃”為中台化、敏捷型的新IT架構,並推出基於“端—邊—雲—網—智”的新IT智能引擎“擎天Optimus”,其中包含了雲原生、中台化、AI智能等多重特性,得以為千行百業客戶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賦能各行業變革。
通過“擎天”加持,可牽引智慧城市服務升級,形成新型智慧城市所需的技術及服務能力,並催生出聯想綠色一體化解決方案,讓智慧城市領域邁入3.0+綠色發展階段——綠色智城。
綠色智城解決方案可歸納為“三、二、一”的建設思路。
首先,是三個關鍵場景,即綠色智慧園區、綠色智慧交通、綠色基礎設施
綠色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擁有快速導入、服務靈活可拓展、全面能源統計分析、多場景業務融合四個優勢,在打造低碳甚至零碳城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為減碳降耗提供可借鑒路徑。
在綠色智慧交通場景中,聯想綠色智城解決方案整合“人、車、路、網、雲”,以車聯網為核心優化道路管理,減少擁堵。同時建設新能源交通設施,推動交通綠色能源應用。
對於綠色基礎設施,則致力於傳統IT基礎設施集成與部署進行綠色升級,在城市智能化轉型過程中,讓IT基礎設施應用對“雙碳”減排產生積極作用。
其次,是兩個技術架構,城市“端邊雲網智”智能技術架構與城市“源網荷儲控”綠色能源架構
結合新IT技術架構,在從感知層到PasS層、智能方案都進行了充分的融合。獨特的VPaaS與GPaaS將建立起綠色化、智能化雲平台,鏈接城市的能源設施與耗能設施、重點場景,實現城市能源數據的無界流動。
最後,則一個核心平台,即“擎天”城市智慧魔方核心平台
依託“擎天”智能化轉型能力,融合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定製化應用“城市智慧魔方”運營平台,幫助管理者統一規劃碳排放配比,追蹤碳軌跡,評估碳的強度,以及監控碳排放的程度,破除“數據孤島”弊端。
另外,聯想TruScale服務的一站式和訂閱式模式,將新IT更高效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結合人工智能、邊緣智能和溫水水冷等技術優勢,賦能實體經濟綠色低碳升級。
02
智慧腳步遍及中國
實踐打造綠色智城樣板
從海南文昌一路向北,廣東廣州、福建廈門、四川成都,再到河北香河、北京延慶,聯想正持續不斷地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在廈門,“廈門e政務”作為“15分鐘生活圈”的重要部分,站點密布,在酒店、醫院、火車站、便利店中隨處可見,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體驗。其中發揮關鍵力量的,是聯想通過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和區塊鏈以及政務數據,為廈門政府打造的e政務自助服務一體機。
該一體機集成了公安、社保、醫保、公積金、海關等12部門的113項高頻事項,通過數據共享,實現一站通辦,有效打通各部門間數據鏈接,完善和提升了廈門智慧化管理能力、政務智慧化水平。
在廣州,智慧交通作為數字化建設發力點,攜手聯想打造公共交通安全智慧服務體系,該體系覆蓋公交車、地鐵、出租車、網約車、城軌等多種公共交通場景,涉及廣州全城6個主要區的1800萬人次,可實現用數據驅動公共交通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管理,保障廣大市民群眾的日常出行安全。
通過打造可視化、全覆蓋、即時響應的智慧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防控樞紐平台,讓管理者能夠及時預判潛在風險,第一時間做出響應,提高便捷公交服務、增強城市安全感。除了便民、交通領域外,聯想智慧廣泛應用於城市智慧園區,形成一批可參考複製的綠色樣板。
在北京延慶,這裡的能源互聯網綠色雲計算中心,是2017年國家能源局批複的“北京延慶能源互聯網綜合示範區” 項目“源、網、荷”的核心板塊之一。
聯想作為整體項目的整合建設承包商,提供了包含數據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方案、項目總體集成服務、項目整體運維服務, 充分發揮在智慧城市智能化轉型專業服務能力,將其作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充分考量了能耗與需求的平衡。
在這個雲計算中心,不僅在服務器、網絡設備上採用了相應的節能技術,還在圍護結構、電氣系統、空調系統等方面採用了一系列先進節能技術,實現全年平均PUE值保持在1.4以下,未來預期將不高於1.2值,相對於北京其他項目,年節電量高達15%以上,具有極大的電力低成本運營優勢,凸現了智慧城市必須具備的“綠色節能”特色。
與河北香河合作,以“廊坊香河綠色雲計算中心”項目為核心,打造涵蓋城市智慧管理、智慧政務以及“智慧家居”等多個領域的“智慧香河”等。
不止這些,聯想在智慧城市“深水領域”的應用還有很多,例如應用了聯想Edge AI的“成都智慧環衛”,採用聯想溫水水冷的“北京氣象局綠色算力”,以及涵蓋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農業等一攬子解決方案的“海南文昌智城”,提升民眾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同時,也正幫助中國城市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綠色發展。
03
從“硬”到軟
再造一個“新”聯想
城市是產業轉型的關鍵驅動平台、創新樞紐和融合實踐基地,簡單來說,城市是一個融合各產業變革的“舞台”,無論對國家發展,還是對企業創新,這裡都會有更多“演出”機遇,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創新實驗田。
據IDC《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達到259億美元,同比增長12.7%,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到2024年,中國智慧城市相關的投資將超過2,300億人民幣。
除了市場空間,環保政策持續疊加,隨着國家“雙碳”戰略提出,智慧城市建設迎來新趨勢——70%以上的碳排放來自於城市,同時也是85%能源消費的主體,綠色低碳成為了城市發展剛需,是實現“雙碳”目標最大的應用場景。
結合政策趨勢,智慧城市發展就有了清晰答案,通過5G、AI、雲服務和低碳技術的落地實踐,助推實體經濟智能化轉型的“加法”,同時實現“雙碳”政策落地和綠色轉型,為城市做碳排放的“減法”。
在這片藍海中,聯想已經楊帆遠航。根據2021年上半財年聯想集團的財報數據,聯想2021年初剛剛分拆組建的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營業額達到88.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聯想中國區3S新業務也展現出很好的成長性,收入佔中國區整體收入的比重攀升至26.6%。
具體來看,智能產品、智能基礎設施、智慧服務三大板塊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高達122%、45%、52%。
IDC的數據也顯示,聯想在中國IT服務非運營商市場廠商的排名中,已經進入前4,較幾年前提升迅速。未來,聯想在這部分的比重將繼續增加,通過“新IT”幫助“新型實體主體”完成智慧化轉型,聯想將實現從“硬”到“軟”的巨大轉變,屆時,聯想將再造一個“新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