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业网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业 信息技术

杨元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助推全行业低碳转型

by Thomas Chang
2022年6月29日
A A

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于2022年6月28至30日于线上举行,本次峰会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新浪财经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峰会主题为“共促全球ESG发展,构建可持续未来”。

杨元庆在演讲中表示,数实融合助推全行业低碳转型。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各行各业重新定义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从长期来看,要通过技术的替代与突破,从高碳能源依赖转向技术创新依赖,这样才有可能在解决气候难题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稳增长。

杨元庆称,数字经济是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据中国信通院《数字碳中和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推动全社会实现12~22%的减排,并且赋能不同行业减排约10~40%。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并将其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就是在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石”。

对此,他谈到以下三点:

首先,“数实融合”可以显著提质增效,减少能源消耗与资源消耗,实现生产效率和碳效率的双重提升。

其次,“数实融合”可以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催生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包括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城市、智慧交通等等。

最后,“数实融合”可以加速低碳技术与服务的创新与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一句话概括,‘数实融合’不仅可以加快产业低碳化,也可以加快低碳产业化。”他说。
同是他提到,联想承诺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减少碳排放。在提前一年完成2020年既定目标后,又制定了在2050年底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景。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对绿色转型的意义。

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全球碳共识,却是难得的确定性。这一确定性正在有力地引导各方力量追求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科技企业尤其要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解决方案。

数实融合助推全行业低碳转型

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各行各业重新定义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从长期来看,我们要通过技术的替代与突破,从高碳能源依赖转向技术创新依赖,这样才有可能在解决气候难题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稳增长。

数字经济是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据中国信通院《数字碳中和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推动全社会实现12~22%的减排,并且赋能不同行业减排约10~40%。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并将其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就是在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石”。

◉ 首先,“数实融合”可以显著提质增效,减少能源消耗与资源消耗,实现生产效率和碳效率的双重提升。以中国为例,从2012年到2021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30%,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但是在电力、工业、交通和建筑等产业仍然有进一步降碳的空间。就拿电力行业来说,数据显示,我国输配电损耗占全国发电量的6.6%左右。随着未来电气化率进一步提升,社会用电量将持续增长,这个损耗将是很大的能源浪费。目前,电网公司通过数字技术,助力实现输配电网路的智能运维、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等,从而有效提升了电网管理水平,降低损耗,达到了节能降碳的效果。

◉ 其次,“数实融合”可以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催生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包括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城市、智慧交通等等。拿传统制造业来说,以“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为基础的“新IT”不仅能够实现能源与原材料的精细化管理、生产制造环节的自动化,更能带来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这些都是生产制造环节最直接、最有效的减碳途径,也有助于增强制造业企业韧性与竞争力。

◉ 最后,“数实融合”可以加速低碳技术与服务的创新与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结合行业knowhow,深入挖掘所获得的数据与知识,显著提升了减排降碳技术与服务的研发效率,并在行业内得到快速应用与推广。

一句话概括,“数实融合”不仅可以加快产业低碳化,也可以加快低碳产业化。

联想的实践与探索

我所在的联想正是“数实融合”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既是传统实体经济、是科技制造企业,同时又是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计算力的企业。联想承诺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减少碳排放。我们在提前一年完成2020年既定目标后,又制定了在2050年底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景,并且正在与“科学碳目标倡议” 组织合作,设立更细化的目标,并确认路线图。

雄心壮志的背后是联想多年来将自己打造成“数实融合、低碳发展”的样板,再通过“内生外化”,去帮助和赋能更多传统行业企业,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实现低碳、乃至零碳转型。目前我们的解决方案已经在汽车制造、石油石化、能源电力、电子制造等行业深入应用,赋能国内300多家领军工业企业。

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几个真实场景的案例。

在生产环节提质增效方面,我们在联想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基地——我们的合肥基地应用了联想自主研发的先进的生产调度系统LAPS。这个工厂一年要生产4000多万台笔记本电脑,平均每天要处理8000多笔订单,其中80%以上都是单笔小于5台的个性化定制产品,生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所以对排产的要求很高。LAPS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闲置等方式,每年节省2700兆瓦时的电力,相当于200多吨标准煤,可减少2000多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种11万棵树。

  • 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们为一家大型钢铁行业企业打造了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和能源管控平台,做到了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同时,这家钢铁企业还使用了联想高性能、高可靠的服务器为庞大的数据流处理提供强大算力支持。如今,该企业每年可减少约13.3至13.6万吨碳排放,在低碳转型的同时实现了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 在技术创新方面,联想“海神”(Neptune™)温水水冷技术与高性能计算集群相结合,极大地帮助数据中心客户提高能源效率。在美国的梦工厂动画公司,该项技术在将耗电量降低三分之一的同时,还使其现有数据中心单位面积的计算功率提高了一百多倍,使得创作者能够实现实时渲染。未来我们还将加大研发投入,让联想不仅成为低碳转型的标杆,更成为低碳技术与服务创新的沃土。中国古人讲,以实则治。我们实践中清晰地看到,要推动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数字化与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绿色化是一体两面,已经成为眼下全球经济复苏的主旋律。未来,联想将继续以“新IT”技术与服务能力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低碳转型这一共同目标之下,我们愿与各位伙伴携手并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谢谢大家!

Tags: 企业活动

其他资讯

信息技术

通义大模型将接入惠普AI助手 探索AI能力端侧落地

2025年7月24日
信息技术

签约上合!NETSOL 携手天津共启数字经济合作新征程

2025年7月12日
信息技术

腾讯荣膺「2025私隐之友嘉许奖」金奖及最佳资料外泄事故应变计划奖 表彰其保障个人信息隐私的卓越表现

2025年7月11日
信息技术

腾讯举办中国首个全模态生成式推荐算法大赛,吸引全球超6000名学生参加

2025年7月11日
信息技术

领跑100|联想×吉利,共筑汽车智算新引擎

2025年7月3日
信息技术

华为宣布开源盘古7B稠密和72B混合专家模型

2025年7月1日
<简体> <繁體>

苏伊士与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新项目,实现有机溶剂循环利用,将危废转化为再生资源

2025年7月16日

...

中国企业制定国际标准!这次,海尔洗衣机主导

2025年7月10日

...

未来20年全球将需要近240万新的民航专业人员

2025年7月24日

...

腾讯荣膺「2025私隐之友嘉许奖」金奖及最佳资料外泄事故应变计划奖 表彰其保障个人信息隐私的卓越表现

2025年7月11日

...

安捷伦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共建大湾区污水流行病学联合实验室

2025年7月5日

...

共启新程!太重集团与康明斯达成战略合作

2025年7月3日

...

阿里巴巴发布首个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

2025年7月1日

...

通义大模型将接入惠普AI助手 探索AI能力端侧落地

2025年7月24日

...

西门子再次亮相链博会 全维度赋能中国企业出海

2025年7月18日

...

松下亮相链博会:以科技赋能生活,构筑全场景美好生活圈

2025年7月17日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于促进全球跨国公司、机构在华贸易、投资与业务发展;促进大中华区业务交流与合作;关注最新企业动态和行业趋势;分享经营与管理经验;传播卓越理念,为各方在华取得商业成功,促进可持续发展、友好交流贡献力量。

联 系 我 们 | CONTACT US

商务合作联系: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体资讯联系: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资源联系:  hr#apac-business.com

* (替换# 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Copyright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沪ICP备2022016631号-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投 资
  • 市 场
  • 合 作
  • 创 新
  • 人 事
  • 观 点

Copyright © 华业网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沪ICP备2022016631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