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11月9日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開幕,探討網絡世界與數字未來。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峰會上致辭,分享過去20多年間,阿里巴巴對中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中的觀察和實踐。
張勇表示:「阿里巴巴會始終紮根實體經濟,積极參与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利用好數字技術幫助中小企業,推動產業變革加速到來。」
為期兩日半的烏鎮峰會,主題為共建網絡世界共創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從“大流通”到“大物流”到“大計算”
張勇認為,過去20多年的數字經濟發展,經歷從「數字化的大流通」,到「數字化的大物流」,再到「數字化的大計算」3個歷史階段,這些階段都深耕於實體經濟。
從發韌於互聯網初期的淘寶天貓,到新零售的代表盒馬,再到數字化全面改造後的大型超市大潤發,都是大流通的代表,通過數字化的流通渠道、營銷方式洞察和創造市場需求。 在需求層面,連接着廣大的中國消費者; 在供給層面,則連接着千萬級的商家和多樣化的服務生態。
「大流通」的建設催生「大物流」,貫通生產、分配、流通及消費各個環節。
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間,中國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長到超過1,000億件,處理量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 這10年間,阿里巴巴的智慧物流平台菜鳥將物流要素全面數字化,帶來低成本與高效率,結合中國獨特的消費和勞動力市場,成就超大規模的高效快遞網絡。
而大流通與大物流所產生的數字化需求,進一步推動大計算時代到來。 數字化延展到研發和製造等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部領域,也應用到城市和社會公共治理的每一領域。
張勇認為:「農業時代靠水利,工業時代靠電力,數字時代靠算力。」 而計算正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通用能力,真正的雲計算時代正在來臨。
他補充:「數據已成為整個社會新的細胞,數字基礎設施構成社會中新的骨架,產業數字化成為社會運行新的肌理。」 在張勇眼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化學反應主要源於對生產、設計與製造環節進行數字化重構,用大數據模型推演出最佳流程。
引寧波舟山港口智能化程度為例
張勇在峰會發言期間以浙江省寧波市梅山港為例,分享該港口的智能化程度,如何通過阿里巴巴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協助下大幅提升,包括但不限於:
- 港區內車路協同自動駕駛。
- 集裝箱堆場的智能協同調度。
- 分析集裝箱的最佳裝卸堆場。
- 龍門吊裝卸貨的高精度定位、泊位預測。
- 根據船隻停留時長、貨物類型、噸位等數據來合理分配泊位。
數字普惠是平台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的最佳方式
在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張勇提及阿里巴巴的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戰略。 今年,張勇再次表達他對於平台社會責任的理解。 在他看來,阿里巴巴作為平台型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的最佳方式,就是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進程中,幫助更多產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共享數字化紅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發展成果更普惠。
而過去一年間,阿里巴巴發布首份系統性的ESG報告,展現對環境、均衡發展、企業治理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與行動,並在教育公平、鄉村振興等議題上持續發力。
張勇說道:「2022年註定是歷史上非常關鍵的一年。 儘管氣候變化、疫情反覆、全球通脹等挑戰仍圍繞在周圍,但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