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網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業 信息技術

百度 Create AI開發者大會,最強技術天團邀約全球開發者

by Thomas Chang
2023年1月11日
A A

百度舉辦Create AI開發者大會(下稱“Create大會”)。作為首個“人機共創大會”,AIGC(利用AI技術自動生成內容的生產方式)技術被深度應用,創造、搭建、連接了多個科技感爆棚的數字化演講場景。Create大會每年都會吸引全球開發者關注,不僅僅是中國的AI技術高地,也是全球新興技術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大會中,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百度CTO王海峰先後發表主題演講。李彥宏率先解密“增長從何而來”, 王海峰提出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深度學習+”階段。

此外,百度最強科技天團攜十大“黑科技” 重磅亮相。九位科技大咖分享了百度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能搜索、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科學計算等領域的最新進展與思考。同時,他們面向全球開發者發出了科技理想邀約,期望能有更多的技術信仰者與百度同行,探索AI技術的星辰大海。

1 | 科技創新的源點:「反饋」

過去一年,行業進入轉型“深水區”,關於增長從何而來的討論此起彼伏。Create大會上,李彥宏在《創新驅動增長,反饋驅動創新》演講中做出回答: “科技創新驅動了大的增長。”

創新的源頭則在於“反饋”,“創新不是閉門造車。創新是你有機會進入市場,不斷獲得用戶和客戶的反饋,摸着‘反饋’過河才能實現的。”比如,百度崑崙芯片在AI芯片中性能非常領先,這是因為它已經為百度的搜索服務優化了十年。

同時,李彥宏強調基礎軟件的重要性:“芯片卡脖子很要緊,但軟件卡脖子一樣要緊。必須要把軟件的根紮下去,才能讓創新持續發生,才能讓頂層的商業更加繁榮。”比如百度自研的開源深度學習框架—飛槳。飛槳就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讓開發者能夠像搭積木一樣構建AI應用,大大降低AI的應用門檻。“隨着技術應用門檻不斷降低,創造者們將迎來屬於人工智能的黃金10年”。

另一方面,讓AI得以深入產業,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比如百度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可以看作一個“智能調度系統”,可以通過智能紅綠燈控制交通流量,提升交通效率。目前已經落地全國63個城市,交通部也正式將百度列為交通強國的試點單位。

李彥宏表示,“通過對交通網絡的智能化改造,可以把通行效率提升15%至30%。”並預測“智能交通方案可以使得,2027年之前,中國一線城市不再需要限購限行。2032年之前,靠交通效率的提升,擁堵問題就基本可以解決。”

對於未來,他以“危機和希望”為關鍵詞,在百度AI作畫平台一格上,繪製了一幅畫。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從今天走向未來的過程中,起起落落還會發生。“所有偉大的企業、偉大的創造者都是一樣,沒有一帆風順,只有不斷地歷經困難再凱旋。困難將會刺激創新,而創新是增長的真正動力。“

2 | AI發展進入“深度學習+”階段

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信息時代,人類已歷經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如今人工智能正掀起第四次科技革命,深度學習是AI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大會中,百度CTO王海峰提出,當前規模化的AI大生產已然形成,深度學習從技術、生態、產業等多個維度逐漸成熟,人工智能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進入“深度學習+”階段,讓創新創造大有可為。

王海峰表示,從技術角度,深度學習+知識,是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方向。百度AI藝術與創意輔助平台“文心一格”能夠自動生成表意準確、紋理精緻的畫作,其背後是知識增強跨模態大模型。從生態角度,深度學習+上下游生態夥伴,芯片、框架、模型及應用構成深度學習良性發展生態。從產業角度,深度學習+千行百業,深度學習技術在交通、製造、金融、醫療等多個行業,都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不僅如此,AI還將承載人類探索未知的夢想。百度做為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在去年7月,還與中國航天共同發布了全球第一個航天領域大模型——“航天-百度·文心大模型”。月球及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在大會中表示,未來,百度將有更多的先進技術在航天領域中得到應用。

而這或許只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序章。王海峰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將有助於升級我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進入智能時代。

3 | 最強技術天團發出「邀請函」

本屆百度Create大會另一個看點是眾多硬核“黑科技”。

“搜索一直是AI規模最大的應用場景,搜索引擎就是最大的人工智能項目”,會上,百度搜索傑出架構師辜斯繆介紹了百度搜索的兩項“殺手鐧”技術——跨模態大模型“知一”和新一代索引“千流”。

其中,跨模態大模型“知一” 具有跨模態、大規模、高效率三大特點,能夠打破資源形態界限,將最滿足需求的結果呈現給用戶。新一代索引“千流”則推動了搜索效能的大幅飛躍,讓優質信息內容得到最有效的呈現與分發,幫助每個用戶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可以說,“千流”是對搜索引擎後端架構的徹底改造。

作為首屆“人機共創大會”,大會深度應用的AIGC技術尤為引人注目。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吳華介紹了能力超群的天才創作者——“天才編劇”文心ERNIE 3.0 Zeus、“美術師、插畫師”文心ERNIE-ViLG 2.0,以及“剪輯師和動畫師”視頻內容生成與編輯技術。吳華總結:“如果你掌握了這項內容創作能力,那你幾乎可以完成一部影片的許多重要工作,成為天才創作者。再配上自己設計的虛擬人演員,那你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製作人、真正的‘獨立導演’。”

大會現場,《阿凡達》總導演卡梅隆首次對話百度數字人希加加,探討智能科技對電影行業的影響。卡梅隆強調在電影行業,技術能創造奇蹟。一位69歲的女演員通過CG技術在鏡頭前飾演15歲的小女孩,“我超愛她在這部影片里的表演,所有人都被深深打動了。技術的力量展示得淋漓盡致。”

在AIGC技術亮相之後,百度技術天團的專家還發布了一系列新科技成果。

如智慧出行領域的“千里眼”與“順風耳”,百度研發了全球第一個普適的支持在手機端實現自然流暢的全雙工語音交互方案,以及車路一體的BEV自動駕駛感知方案。

百度語音首席架構師賈磊表示,百度研發了全行業第一個在手機上實現純軟件方案回聲消除的技術和基於SMLTA2的世界上準確率最高的多場景統一語音識別預訓練模型,讓人機交互更智能順暢,更逼近人與人直接交互的體驗。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技術委員會主席王亮表示,“UniBEV主要有三個特點: 端到端、多任務多模態融合感知、車路一體,是業內首個車路一體的端到端感知解決方案。”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技術委員會主席黃際洲公布智路OS五大能力:“智路OS是以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為牽引,沉澱出來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平台,未來將逐步擴展為以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空間機器人操作系統。”

在元宇宙領域的全球首個獨立元宇宙解決方案——希壤元宇宙底座MetaStack,將動輒半年到一年的開發周期壓縮到最快40天,一站式搭建自主可進化的元宇宙,有效解決行業開發效率低、運營運維成本高兩大痛點。

百度AI技術在上述領域持續落地,底層支撐實際源於百度在“兩基一底”領域的創新布局。

如量子計算方面,百度專門制定了名為QIAN的“乾”戰略,瞄準量子硬件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着巨大的鴻溝,致力於真正推進中國的量子產業化。

在人工智能科學計算領域,深度學習平台飛槳通過靈活、高效深度學習框架和開源工具組件,廣泛支持AI在計算流體力學、生物計算、量子計算等前沿方向的科研探索和產業應用。

除此之外,飛槳同樣可以構建在生活中幫助我們“預知未來”的能力引擎,業界首個同時支持複雜算法+超大圖+超大離散模型的大規模圖學習訓練技術PGLBox就可以大幅提升出行時間預測和信息推薦等服務的準確性。

在智能計算領域,國內首個全棧自研的AI基礎設施“百度AI大底座”再升級,重磅發布IaaS層兩大產品——新一代計算架構百度太行DPU2.0和AI異構計算平台百度百舸2.0。並通過AI底層技術的通用化、模塊化,實現AI服務的規模化,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百度AI技術的不斷進階與突破,受益於馬拉松式、壓強式的研發投入。據統計,過去十年,百度每年研發投入佔比都超過15%,2021年更是達到23%,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進行全棧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在AI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都有關鍵自研技術。

大會中,一位13歲的小開發者宣言,未來將用實力攜手李彥宏,一起“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百度一直積極攜手全球開發者,布局“人工智能+X”複合型人才培養生態,目前已為社會培養300萬AI人才。這是百度的AI理想與情懷的傳承。

百度也通過競賽、基金等方式,持續培養人才。在2022百度獎學金評選中,來自清華、上交大、中科大、麻省理工等國內外頂尖高校的10位優秀學子脫穎而出,他們研究領域覆蓋智慧醫療、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領域,成果突出。

在技術競賽方面,百度之星大賽中小學生晉級總決賽人數佔比72%,可謂科技後浪奔涌;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人工智能創意賽與中國探月合作,首創AI+航天賽道,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儲備AI人才;“一帶一路”國際大數據競賽,賽題聚焦“一帶一路”低資源語言翻譯,突破國際機器翻譯以英文為中心的評測慣例。參賽選手985、211高校佔比超過70%。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雲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吳曼青,西安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鄭慶華也為獲獎選手和團隊送上祝福,期待同學們通過各項大賽的歷練,堅持求是創新,力爭成為新一代的AI創新英雄,為人類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Tags: 企業活動

其他資訊

信息技術

IBM諮詢與內蒙古蒙泰集團達成長期合作,共築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新標杆

2025年4月29日
信息技術

文心4.5Turbo、X1Turbo和多款AI應用發布!李彥宏:應用創造未來

2025年4月26日
信息技術

微軟創想未來峰會:以創新為錨,激發行業未來潛能

2025年4月24日
信息技術

寶馬與阿里巴巴深化戰略合作 加速AI大模型“上車”

2025年3月27日
信息技術

兩連發!文心大模型4.5及X1,免費!

2025年3月17日
信息技術

騰訊在香港成立Tencent WeTech Academy 推動科創教育與青年科技向善

2025年3月16日
<簡體> <繁體>

巴斯夫與明陽攜手推進可持續創新

2025年4月19日

...

文心4.5Turbo、X1Turbo和多款AI應用發布!李彥宏:應用創造未來

2025年4月26日

...

采埃孚強化本地化戰略 持續深耕中國

2025年4月24日

...

IBM諮詢與內蒙古蒙泰集團達成長期合作,共築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新標杆

2025年4月29日

...

英特爾首秀上海車展:以“芯”賦能,攜手合作夥伴推動全車智能化

2025年4月24日

...

中國銀河國際攜手阿里雲打造AI驅動智慧金融服務

2025年4月23日

...

董本洪出任香格里拉集團首席營銷官兼中國區CEO

2025年5月1日

...

從市場領先到用戶首選:聯想商用平板贏得政企市場雙第一

2025年4月22日

...

英特爾攜手MAXHUB聯合發布企業級AI PC,加速AI大模型在端側落地

2025年4月17日

...

大陸集團展示前沿汽車照明解決方案全生態系統

2025年4月12日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於促進全球跨國公司、機構在華貿易、投資與業務發展;促進大中華區業務交流與合作;關注最新企業動態和行業趨勢;分享經營與管理經驗;傳播卓越理念,為各方在華取得商業成功,促進可持續發展、友好交流貢獻力量。

聯 系 我 們 | CONTACT US

商務合作聯繫: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體資訊聯繫: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資源聯繫:  hr#apac-business.com

* (替換# 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10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