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和vivo共同主辦的“聲聲有息公益計劃”交流工作坊在北京順利舉行。工作坊邀請“聲聲有息公益計劃”受益人與vivo工程師會面交流,以創新性的 “吐槽咖啡館”作為交流反饋的方式,鼓勵在場每個人發表獨特見解,分享無障礙需求以及產品體驗,共同致力於推動無障礙行業發展。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鄭璇,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公澤忠,vivo AI解決方案中心總監謝偉欽,科技媒體“差評”代表莫潤或,“聲聲有息公益計劃”受益人、vivo無障礙產品經理等30餘人到場參與本次交流工作坊。
面對面交流:科技助力聽障關懷
自“聲聲有息公益計劃”啟動以來,vivo已陸續上線“無障礙通話”、“vivo聽說”、“AI字幕”、“聲音識別”等信息無障礙功能,並進行了迭代更新,旨在切實解決聽障人群線上溝通、線下面對面交流、音視頻體驗及環境音感知需求等場景痛點,不斷縮小信息“溝通差”。本次交流工作坊的聽障參與者均為“聲聲有息公益計劃”受益人,工作坊希望為聽障群體與vivo搭建良性溝通平台,推動雙方實現有價值的交流鏈接,持續探索信息無障礙功能,以有溫度的科技繼續助力聽障關懷。 鄭璇教授在工作坊現場以“有愛無礙”為主題做了分享,講述了科技如何助力聽障者衝破無聲世界。vivo AI解決方案中心總監謝偉欽在工作坊中為大家介紹了vivo無障礙產品發展歷史,並對現場用戶期待的無障礙功能的研發進度和時間表做了反饋。
在工作坊現場,“聲聲有息公益計劃”受益人與vivo工程師以“手機無障礙功能如何幫助聽障人士更好生活”為主題進行了三個回合交流探討,提出了針對vivo無障礙功能的具體應用場景的挑戰和期待。
面對在場聽障用戶踴躍的“發聲”,謝偉欽總監表示,非常感謝聽障用戶們真實積極的反饋,vivo無障礙團隊將根據大家的需求與反饋,持續針對無障礙功能進行優化和迭代,堅守用戶導向與產品主義。
聲聲皆有息:持續關愛聽障人群
我國聽障人群數量龐大,而聽障專業服務人群及基礎配套設施卻遠遠落後,聽障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困難,在及時自主獲取環境音等非言語信號時也存在障礙,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反而為他們與數字世界間,帶來了一道不易逾越的鴻溝。
2021年12月,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攜手vivo啟動“聲聲有息公益計劃”,旨在通過無障礙功能研發與升級、無障礙設備公益捐贈、聯合調研、公益倡導等方式,改善聽障人士的溝通現狀和生活品質,營造更友好的信息無障礙社會環境。該計劃首期完成了向133個聽障家庭提供vivo無障礙智能設備捐贈,並發布了首本聽障關懷白皮書《vivo人文科技報告》。二期面向500位聽障青年發起“就業助力行動”,為其提供vivo無障礙智能設備,同時開展AI技能標註培訓等技能培訓,並發布了《聽障人群就業調研報告》和紀錄片《無聲的青春》。
本次工作坊是“聲聲有息公益計劃”一期、二期項目的延續,讓用戶成為主角,我們一起共同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境遇與真實的需求,促進無障礙產品的不斷迭代升級,真正讓科技惠及每一個人,也同時倡導更多的社會力量關注到聽障群體。正如聽基會常務副理事長公澤忠在總結致辭中表示,很高興能和vivo一起舉辦這樣一場真正以聽障人士為主角的活動,讓他們暢所欲言,和無障礙工程師面對面交流,我們也期待在未來有更多科技的力量、更好的產品和更豐富的功能在無障礙領域應用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