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連續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以下分別簡稱《雙碳工作意見》和《達峰行動方案》,統稱“文件”)。這是在全球矚目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即將召開之際以及中國公布“雙碳”目標一周年以來,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告推進“雙碳”目標的具體行動計劃並展示雄心的重大舉措。
我們注意到,文件明確了我國“雙碳”工作全局和階段性任務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主要目標以及重點任務。文件站位高遠,統籌大局,邏輯縝密,方向明確,重點突出,是我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綱領性文件,同時也為制定和實施更加詳盡的底層工作方案提供了頂層設計和多維度的基礎框架。文件的頒布向全世界發出了重要的信號:一是通過這兩個文件具體展現中國政府“抓鐵有痕”履行承諾的措施;二是為下一步出台“1+N”配套政策體系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三是表明中國政府在應對低碳轉型短期內的困難(如近期的“拉閘限電”)的態度和信心徹底打消由此對“雙碳”目標產生的疑慮;四是在COP26召開之際宣布具體行動方案來回應國際社會的關切。
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安永倡導長期價值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業界少數率先實現負碳排放的踐行者。在全球範圍內,安永為多國政府和多邊組織提供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諮詢服務,積极參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體系以及ESG報告準則的制定、發展和融合,同時廣泛服務於眾多行業客戶的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實踐,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務。
安永近期出版《一本書讀懂碳中和》,全景展現碳中和背景下的行動指南。書中闡述了實現碳中和的3大支撐體系 、6個重點行業和11個認知誤區,內容涵蓋產業政策布局、企業減排路線圖、從理念到個人行為等等,進一步指出技術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導、多邊共贏是實現碳中和的四項關鍵要素。提高技術水平是實現碳中和的根本路徑,控制成本是碳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政策引導是實現碳中和的保障,以多邊共贏為目標構建高效的市場機制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手段。該書的理念與行動方案與文件內涵高度吻合。籍此我們對於文件中的部分核心原則和關鍵舉措,結合自身國內外市場觀察和實踐經驗,提出一些觀點和建議,以饗讀者。
一)堅持雙輪驅動。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保障。新型舉國體制無疑將是我國特有的優勢,有利於統籌全局、協同增效以及保障政策的上下通達和連續性。在碳達峰行動方案的推動下,政策驅動的作用更加指向破除影響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速推動市場體系、標準和規則的建設和完善,以及管理和協調整體與局部、短期與中長期的矛盾等等。我們堅信市場是中國謀求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唯一載體,在生態和資源環境硬約束下升級重構的市場體系更加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的內生和外延需求。然而,無論是運行規則的優化或是新政的出台,在政策和市場之間需要專業技術的橋樑溝通眾多的利益相關方。安永為國內外政府和公共部門提供大量的諮詢服務,同時對全球碳市場的形成機制、運營管理和發展動態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豐富的諮詢經驗。我們將積极參与中國政策(包括碳交易和財稅金融政策等)和市場改革的進程,協助建立透明和具有公信力的市場機制,助力雙輪驅動向雙輪聯動的轉化。
二)堅持內外暢通。內外通暢是指立足國情實際,利用好國內國際兩方面的資源,大力推廣先進綠色低碳經驗,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維護我國發展權益。後者不僅僅需要中國政府的努力,同時更需要中國企業主動投身國際低碳轉型大潮,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方案。在2021年全球財富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佔據143席,中國實力在很多行業領域主要體現在規模和體量上,在提升競爭力和軟實力方面還需加強投入,積极參与全球行業標準制定,在低碳轉型發展以及全球新市場和新規則體系中為自身爭取增長和突破的空間。加強國際合作當然包括促進“一帶一路”綠色低碳發展,需要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輸出中國經驗和服務,培育新的市場和業務增長點。安永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協助中國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在“雙碳”背景下,安永將依託全球業務網絡和影響力,協助中國企業更加有效地融入國際商業社會,參與低碳轉型國際規則的制定過程,把握先機,未雨綢繆。
三)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達峰行動方案》重點突出了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築等行業和領域的轉型升級。行業企業需深刻認識結構轉型的複雜性,處理好短中期壓力與長期發展的關係,紮實謀劃企業戰略,並對資本配置、業務和市場結構以及客戶關係進行深入思考,建立彈性,快速應對並管理轉型過程中的內外部風險。根據我們的觀察,一方面多數國內企業對自身碳足跡的管理還缺乏精細和科學的把握,對如何制定合理的減排規劃和實施方案尚缺乏系統性的頂層設計,同時對如何將節能減排、碳資產管理與公司轉型發展有機結合缺少適當的方法和工具;另一方面,在我國深度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企業供應鏈管理將隨着國內外經貿大局的變遷以及來自用戶側綠色低碳需求的壓力而發生轉變,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業探索從綠色供應鏈轉型升級入手,積極應對外部政策和市場風險。在碳達峰進程中主動布局供應鏈綠色轉型,將為企業在碳達峰後深度脫碳直至碳中和這一更具挑戰的過程中帶來時間、空間以及成本的大量節約。企業層面的布局也將激發產業價值鏈的聯動,不失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安永是全球領先的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以及轉型顧問之一,在“雙碳”背景下為中國企業提供戰略設計和優化、碳核算與碳足跡管理、碳交易、綠色金融、ESG披露與合規等全方位支持,同時有機結合數字化、智慧化工具和能力,與企業共同探索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四)加強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科技創新無疑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根本路徑。除加大科技研發和基礎學科體系建設之外,政府和企業都需認識到科技創新的商業轉化同樣不可或缺。如何識別和評估新興技術的潛在商業價值、如何吸引和對接ESG投資、如何有效利用資本市場推動和放大科技創新的效能等等,都是諸如低碳或負碳能源技術、數字化能效管理等綠色低碳技術能夠得到快速普及和推廣的重要環節。在這方面,我國已經在體制和市場建設方面取得進展,但基於實現“雙碳”目標的時間和任務壓力,無疑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加大財政扶持和稅務優惠力度,加速完善市場規則,開創科技創新和快速轉化應用雙提速的新局面。安永在服務國內外創新企業快速成長領域擁有突出的能力,“雙碳”背景下,安永可以快速構架創新企業與機構投資者以及資本市場之間的橋樑,助推關鍵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的商業應用。
五)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強大助推器。我國的體制優勢有利於綠色金融的進一步推廣,而當前發展的挑戰主要來自銀企之間缺乏統一的價值體系,尤其在科技快速迭代但商業化進程相對遲滯的過渡階段。因此,我們建議銀行等金融機構應主動加強與行業和企業的對接,加速自身信貸和評估體系的建設,雙方共同推進綠色金融標準的制定、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包括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等。隨着“雙碳”工作的實質性推進,綠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商業銀行一方面需要管控傳統高碳貸款組合的風險,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妥善處理存量和增量業務的關係。企業層面也需要相向而行,主動配合,與銀行和機構投資者共同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安永是中國綠色金融服務市場的領軍者之一,多年來協助大量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綠色金融手段融資發展,同時積累了豐富的實操經驗,享有良好的市場聲譽,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踐行者。
《雙碳工作意見》和《達峰行動方案》將進一步提升政府、企業、銀行和機構投資者以及全民的綠色低碳發展意識,統一思想,激發創造力,齊心協力,加速踐行轉變,共同構築安全高效的中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