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我國“十四五”氫能產業順利開局、助力氫能及燃料電池應用示範高效推廣,近日,由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中國氫能聯盟”)舉辦的“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論壇在京隆重開幕。
論壇以“把握氫能發展機遇,推動實現碳中和戰略”為主題,同期舉辦中國氫能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常務理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加入聯盟並聯席理事長單位,新增了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12家會員單位。隨着新成員的加入,聯盟成員單位正式增長至105家。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征程和願景下,氫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同時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本次論壇針對業界關注的碳中和戰略下氫能發展路徑、十四五氫能發展機遇與挑戰、綠氫綜合示範應用以及全產業鏈發展趨勢等熱點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康明斯副總裁彭立新在論壇發表了《低成本綠氫,走向碳中和的必然途徑》的主題演講。氫能作為能源載體,正被廣泛應用於眾多重點領域,包括交通運輸,供電供熱,化工冶金等。
綠氫來自風、光等零碳可再生能源,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然選擇。中國要實現30/60雙碳目標,需要走低碳替代高碳、零碳替代低碳的能源變革道路,這其中綠氫將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低碳化的必然選擇。
獲得低成本綠氫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路徑1:降低電力成本
電解水制氫70-80%的成本來自電,所以首先要降低用電成本。好消息是,我國風、光的發電成本在過去近20年已經降得非常可觀,未來五年,風、光發電成本可與火電平衡。事實上,現在很多地方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已經比火電要便宜。另外,如果把棄光棄風發電更有效的用起來,將使得低成本電制氫進一步成為可能。
路徑2:提高用電效率
在制氫過程怎樣最有效的用好電,是控制系統成本一個關鍵舉措。比如,光伏發電的場景,不同時間的發電資源不一樣,PEM制氫因其良好的跟隨性,可以把一天中早晚發的電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豐滿係數做到最高,使發電能夠最大限度的支持制氫產出。
路徑3:降低設備投資與使用成本
在國家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對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需求將快速增長,在需求推動的規模效應,結合本地化供應鏈的優勢,PEM制氫設備的成本將實現大幅下降,同時結合快速迭代產品與技術創新,未來PEM制氫設備無論在初始成本還是使用成本上的經濟性將得到不斷提升。
除此之外,還需要產業鏈其他環節的共同努力與技術提升。比如引入IV型瓶技術,大大提高氫氣的運輸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制氫加氫一體化,省去高昂的儲運成本等,都將成為綠氫與柴油在加油站平價的關鍵技術。康明斯在這些環節上都有持續的投入,並在歐美實現了商業化;我們正在通過引進和優化這些技術,與合作夥伴一起積極推進在中國產業化的進程。

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是利用質子膜電解槽,通過電解純水物理分離高純氫氣和氧氣,這一過程唯一的排放物是水蒸氣。
電解水的能源則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等零碳能源,是一種清潔環保的制氫方式。PEM水電解槽能在高電流密度下工作,體積小、效率高,生成的氫氣純度高達99.999%,被認為是目前最有發展前景的水電解技術。這一技術在國內目前尚沒有大規模商業化,但在歐洲已經有許多兆瓦級的應用。康明斯已經為全球60個加氫站提供現場制氫技術和解決方案,康明斯在加拿大、美國和歐洲都有很多規模化的商用項目,包括在加拿大在建的20兆瓦PEM電解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