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自古以來,竹子在中國文化里都有着不一般的含義,不僅代表着四季常青的頑強生命力,更象徵著柔中有剛、挺拔洒脫、正直清高的美德。你有沒有想過,作為一種可再生材料,竹子也可以在汽車內飾部件上大規模應用?剛剛上市的新一代福特蒙迪歐,便率先將竹原纖維應用在車輛後備箱毛氈中,不僅完全可降解、無污染,更擁有高強度、輕量化和優異的綜合性能,更好地起到隔音減震的效果。
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內飾覆蓋件往往基於化學纖維、玻璃纖維製成的增強複合材料打造,作為石化資源,化學纖維和玻璃纖維是明確的不可再生資源。相較而言,竹資源則是全球公認最佳的天然可再生材料,且本身就具備高強度、高剛度的優勢特性。相比其他樹種長達幾十年的生長期,一棵竹子大約只需2至5年的時間即可成熟,可再生能力極強,而且具有無污染、可降解的環保優勢。
由福特汽車內飾部門和材料部門組成的項目團隊在持續對竹原纖維的研發、探索過程中,通過對拉伸強度、衝擊強度、熱變形溫度等各種性能的測試,進一步證實相比其它合成或天然纖維,竹原纖維綜合性能更加優異,其複合材料在各種工況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功能性。“相比石化纖維,竹原纖維複合材料更是尤為出色的輕質材料、生產能耗更少,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階段,更符合綠色環保和低碳化的要求,”福特中國材料工程師周暢說,“在提高汽車工藝環保升級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助力實現汽車輕量化。”
在福特汽車,任何可持續材料被正式應用於汽車之前,必須確保符合福特汽車全球統一的性能標準。為此,項目團隊秉承對客戶負責的原則,僅僅針對零部件層面的設計標準,項目組就做了整整三年的測試。
對竹的創新應用,不僅展現了福特對於可持續發展未來的追求,也蘊含著福特汽車立足本土的創新環保理念。中國是世界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在我國源遠流長的生產實踐和文化歷史中,竹子因其獨特的生長及形態特徵被賦予了不同於尋常植物的特殊意義,其虛心文雅、堅忍不拔的品格為文人騷客所稱頌,孕育了中國獨特的竹文化。
該項目的發起者,曾任職於福特汽車軟內飾團隊的張鵬飛出生於皖南,他的家鄉與黃山、九華山毗鄰,在那裡,漫山漫谷,到處都生長着剛勁挺拔、鬱鬱蔥蔥的竹子。在提到這個最初的想法時,鵬飛仍然非常興奮,“當時,大豆泡發後形成的泡沫材料和麻纖維材料是行業正興起的新型材料,然而前者屬於糧食,後者需要耕地,大力推廣這兩種材料並不符合中國國情。竹子屬於林業,不佔用耕地,也不是糧食,在中國更是資源豐富,綜合來看是可以大規模應用的可持續再生的材料。”
福特汽車是汽車行業可再生材料應用的先驅者,一直倡導通過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生物基材料以降低車輛製造環節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大豆基發泡材料就是由福特汽車於2008年行業首創,福特汽車用其取代原先使用的石油基聚氨酯發泡材料製成Mustang跑車中的座椅泡棉。發展至今,在全球範圍內,福特各種車型中高達數百個零部件都是以植物為原料提取製造,包括大豆、棉花、木材、亞麻、黃麻纖維和天然橡膠等。此次福特中國團隊利用竹資源製作出天然環保的竹原纖維新型可再生材料,將進一步推動汽車零部件的竹纖維複合材料研發,助力汽車工業的環保升級,對汽車輕量化趨勢的未來更是意義深遠。
“真正的成功是我們能夠為後代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福特汽車公司執行董事長比爾·福特曾表示這是公司始終堅守的承諾和決心。一直以來,福特汽車秉承打造更美好的世界,讓每個人自由出行、追逐夢想的宗旨,堅持“先鋒創新”的百年品牌精神,不僅在汽車環保領域,在汽車科技、工程和安全等領域也持續不斷創新,以引領行業的技術與視野,推動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並造福廣大消費者。
今年的6月5日是第五十個世界環境日,“只有一個地球”(Only One Earth)的主題口號再次響遍世界,呼籲大家聚焦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致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未來,福特汽車將繼續通過多樣化的創新技術和環保工藝為企業賦能新型輕量化技術、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保護地球家園、打造更美好的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