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日之際,玫琳凱公司發布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示範村項目第一階段的影響力報告及影片,通過展示以女性賦能為中心的鄉村減貧與可持續發展之路,探索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新模式。
2017年,玫琳凱攜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雲南省婦女聯合會和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政府,在雲南省外普拉村啟動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示範村項目。5年來,該聯合項目通過向女性提供綠色創業機會、賦能培訓,並加強婦女在社區決策中的地位,以推動地方可持續發展。
項目報告(2017-2021)顯示,改善農村婦女的生活及其生計是實現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婦女可以成為經濟增長和減貧的驅動力,推動包容性地方經濟發展,保護當地文化遺產。同時,這些舉措在給地方帶來變革的同時,也促進了性別平等,並推動了可持續發展。項目具體成果包括,在國家和當地政府主導及本項目助推下,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的村民比例從2017年的28%降至2020年10月的0%。至2020年,外普拉村原本生活在貧困線下的60戶家庭和193人成功脫貧。 210名季節性農民工和120名長期在外務工人員(其中大部分是婦女)返回家鄉找工作或創業。此外,607名婦女實現就業和收入增長,其中一些人甚至成為社區帶頭人,擔任村委會成員、民宿經理、藝術團團長等職務。至2021年,人均收入增長至14,128元人民幣。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女士(Beate Trankmann)表示:“該項目向人們顯示了,支持創業可以成為縮小男女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徑,並且消除農村地區的貧困。通過開發和利用文化遺產,彝族婦女在學會多項技能的同時也得到各類資源,收入也因此增長,為未來婦女的發展鋪平道路。”
項目也彰顯了多方利益相關者夥伴關係(含資助企業)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最大化婦女創業影響力的潛力。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玫琳凱公司和地方公共部門的代表與女性創業者合作,確保她們能夠獲取所需資源和接受培訓,提升婦女參與社區決策,從而積極構建一個可持續的地方綠色經濟。
玫琳凱公司首席運營官黛博拉·吉賓斯女士(Deborah Gibbins)表示:“可持續發展目標示範村項目告訴我們,企業可以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並且重點幫助女性實現經濟賦能。這也進一步指導了作為企業,可以如何通過公私合作夥伴關係發揮其獨特優勢和加速取得發展成果。”
玫琳凱亞太區總裁王維芸女士(Wendy Wang)提出:“以婦女為中心的項目具有變革性意義,這為農村婦女帶來了創業機遇。當婦女開始參與經濟發展並獲得更高的社區地位時,整個村子都能從中獲益。”
該項目第一階段的成果有力證明了賦能女性可以推動實現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並且對2019年新冠疫情後的綠色和包容性經濟復蘇計劃產生轉型效應。在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該項目實現了其中12項,即目標1 – 無貧窮;目標2 – 零飢餓;目標3 – 良好健康和福祉;目標4 – 優質教育;目標5 – 性別平等;目標6 – 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目標8 – 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目標9 – 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目標10 – 減少不平等;目標15 – 陸地生物;目標16 – 和平、正義和強大機構;目標17 –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為分享可持續發展目標示範村項目的進展,探索助力鄉村振興,玫琳凱與合作夥伴共同發布了:
– 重點介紹項目起源和主要成果的第一階段影響報告,詳見《可持續發展目標示範村影響報告》。
– 一段題為 《火波諾瑪——月亮的女兒》的影片。在視頻中,外普拉村的三位女性朱永艷、夏學芳、韓世瓊講述了她們通過創業改變生活的故事。地方公共部門代表介紹了開展示範村計劃以來,外普拉村的經濟、環境和社會變革。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及其合作夥伴已進入第二階段(2022年-2024年),第二階段旨在:
– 促進創業:提高村民特別是婦女的能力和技能,提高村民收入
– 促進多元包容:傳承當地民族文化,賦能女性發展
– 推進綠色發展:保護自然生態,加強村民環保意識,推動村莊的可持續發展
致力於直接和間接地貢獻於所有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可持續發展目標示範村項目已連續第二年入圍路透社責任獎的 “可持續發展目標先鋒獎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