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網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業 醫藥醫療

助力深圳打造生物醫藥創新高地,首屆“灣區之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大會在深舉辦

by Thomas Chang
2024年12月5日
A A

2024首屆“灣區之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大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圳市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辦公室指導,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主辦,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立足深圳、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圍繞“激活源頭創新第一公里”,從科學發現、科學轉化、投資孵化、企業賦能、政策指引等方面探討源頭創新的關鍵點和路徑。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畢井泉,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陳時飛,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鄺兵,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郭子平,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全國政協原常委、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會長盧毓琳,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等嘉賓及國內外各企業家、投資家逾200人出席會議。

 

大會伊始,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致辭。他表示,我們除了要把好的、有潛力的項目和管線投資落地,更重要的是,要把復星醫藥三十年的發展積累下來的經驗,我們全球化視野、全球BD能力,進行充分賦能,把更多產品迅速商業化,帶動深圳的生命健康產業進一步加快發展,幫助更多的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走向國際。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郭子平和與會人員分享了深圳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情況,以及即將推出的全鏈條支持性的政策。2023年深圳市醫藥產業產值530億,在研創新葯管線143個,醫療器械產業產值990億元,累計註冊上市的醫療器械產品達到1.53萬款。深圳高度重視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今年9月成立深圳市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辦公室。未來,深圳市將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先進制造、AI應用、深港合作等方面的優勢,圍繞研發、臨床、註冊、生產、推廣等環節,全生命周期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陳時飛在大會致辭時稱,近年來,中國創新葯產業取得了系統性、根本性的進步:創新葯體系基本形成,中國本土企業從國際葯企的追隨者逐漸成為競爭者,在多個技術領域出現了並跑,甚至個別領域已經開始超車。創新葯上市數量逐年增加;國際化布局不斷加速,中國創新藥品走向國際市場,藥品創新環境進一步完善。在機遇與挑戰並存中,陳時飛強調,只有從創新的第一公里入手,解決源頭創新的核心問題,才能形成中國創新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全國政協原常委、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致辭,他表示,生物醫藥創新難,唯有源頭活水來。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正通過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等全過程創新的生態鏈,持續政策加碼,支持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

主題演講環節,眾多院士和科學家們匯聚一堂,就如何通過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來支持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分享了他們的深刻見解和寶貴建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作了題為《基礎研究是創新創業的源頭:抗擊新冠的案例》的主題演講,高福通過mRNA技術的發展案例闡述了基礎研究是創新背後的源頭活水,並講述了其團隊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轉化0距離的故事。他鼓勵改革,強調資本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呼籲科研人員要沉着、堅守,要頂得住各種壓力和誘惑。
中國工程院院士,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西安)主任陳志南院士以《生物醫藥技術國際趨勢與生物經濟》發表主題演講。陳志南從生物醫藥技術國際趨勢分析了我國與先進國家的激烈競爭態勢,並指出在國內近年來生物醫藥行業投資相對低迷的情況下,國際巨頭對生物技術的投資熱情卻一直高漲。

針對生物醫藥技術發展,陳志南提出六大前沿領域,即個體化醫學、細胞治療、人工智能、基因編輯技術、核酸藥物、組織工程與生物3D打印等。“現實中雖存挑戰,更應該擁抱機會”,陳志南指出,生物經濟現已成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第四次浪潮,也是體現技術驅動型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
深圳理工大學藥學院講席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ohn R. Speakman以《Life Extending Drugs》發表主題演講。他介紹了其深圳團隊找到了快速熵篩選的方法,可以大幅減少化合物篩查的時間,從而提升全生命周期實險的效率。他同時希望與同業進一步的合作共贏,為了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不斷探索和努力。

在圓桌討論環節,復星醫藥聯席董事長王可心擔任主持人,與綠葉生命科學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殿波,深圳信立泰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宇翔,國壽股權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蕾娣,深圳理工大學藥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陳有海,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力,河套深圳園區發展署副署長黎慧來等傑出嘉賓,就“創新生態:灣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而熱烈的探討。

王可心表示,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承載着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使命。大灣區作為我國經濟活力的標杆區域,如何通過系統性的創新,跨界融合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和轉化,以排頭兵的姿態推動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並在全球化競爭中佔據戰略高地成為當前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他呼籲各方要以創新為驅動,優化產業鏈,提升全球化布局的能力,攜手為灣區未來的生物製藥產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圍繞醫藥創新高質量發展這一話題,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和大家分享了相關數據。中國醫藥創新研發管線和上市新葯數量指標穩居全球第二梯隊之首。但在創新葯市場佔比上,2021年創新葯的全球市場美國佔53%,中國只佔3%。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首先要有應用場景,應用場景就是支付體系要和產業創新能夠匹配起來,一定要打造多元的支付體系。

宋瑞霖期待深圳發揮特區優勢,在藥品的價格改革,藥品的支付制度改革,以及創新葯的入院改革方面能夠有所突破。他表示,深圳是我國少有的醫保大量節餘的城市,完全可以在醫療新技術和創新藥方面探索出一條創新的路。宋瑞霖還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非常值得讚賞的做法,深圳要對標國際,建設國際一流的產業園區,栽下“梧桐樹”吸引更多“鳳凰棲”。

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會長盧毓琳教授以《香港生物科技產業——政策引領與發展機遇》發表主題演講。盧會長在演講中強調了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中的關鍵角色。他指出香港擁有強大的金融體系、國際認可的臨床試驗數據、全球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以及政策支持。香港正籌備成立醫藥監管機構,進行醫藥監管改革。同時,香港已在河套香港區域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與深圳試驗中心合作共同建立「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以推動臨床試驗的創新與發展。香港的創科發展模式為“南金融、北創科”,未來在國家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地位是“立足香港,面向全球”,幫助國家葯企通過香港走向國際。盧會長還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充分發揮擁有全產業鏈人工智能產業的優勢,促進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的結合與創新,來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在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中,除了政策的指引、科學的探索,企業的角色同樣不可或缺。復星醫藥首席執行官文德鏞在《激發新質生產力——復星醫藥創新研發及全球化布局》主題演講中介紹道,復星醫藥三十年創新發展過程中,始終以創新為驅動力,不斷加強全球化運營能力,既注重自主創新,也重視產業投資。尤其在源頭創新上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醫院緊密合作,聚焦核酸遞送系統、AI、再生醫學等前沿技術平台。公司管理的產投基金規模超過120億,關注生物醫藥、器械、生命科學等領域,致力於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復星醫藥的全球化運營不僅服務於自身,也助力Biotech公司和生物醫藥企業走向世界。

在主題為“創新戰略:Biotech早期戰略布局與成長之路探索”的圓桌討論中,復星醫藥大灣區總部聯席總裁、復健資本CEO李凡與討論嘉賓OrbiMed全球合伙人、亞太區資深董事總經理王國瑋,宜明昂科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田文志,維亞臻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鄒曉明,惠正奇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回愛民,賽諾菲中國研究負責人、賽諾菲中國研究院首席執行官肖昌春,輝瑞中國業務轉型發展負責人沈蓉,從不同的角度探討Biotech企業在早期如何進行戰略布局,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如何探索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嘉賓們對明年市場持樂觀態度,認為寒冬已過,期待偉大的公司誕生。

大會現場也針對於當前大熱的AI人工智能應用進行了主題分享和圓桌討論。其中,深圳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院創院院長、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院院士潘毅教授結合生物醫學應用,在大模型“熱”的時代下給出關於人工智能賦能醫療行業的探索、突破和創新的思考。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統計和數據科學全球負責人郭翔以百濟神州為樣本,剖析了製藥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需要克服的困難、數字化後對整個業務賦能、數據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等實操問題。

復星醫藥執行總裁、大灣區總部聯席CEO、全球研發中心CEO王興利主持了“創新引擎:當生物醫藥遇到人工智能”的圓桌討論,與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坪山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張緒穆, 鵬城國家實驗室神農大模型負責人、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陳傑,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健,華為雲醫療行業首席科學家喬楠,騰訊AIDD技術負責人劉偉,英矽智能大灣區負責人潘穎,就AI醫藥戰略規劃、中外AI發展的差異、AI模型的評價與選擇、AI人才培養等話題進行了分享和探討。

最後,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副會長、復星國際執行董事兼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啟宇為本次大會做總結髮言。

陳啟宇表示,2024首屆“灣區之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大會,圍繞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遇到的難題以及未來的路徑展開了積極的探討,大家獲得了很多信息,也獲得了很多信心。深圳在聯動香港、廣州大灣區發展方面、在AI技術方面都極具優勢及發展底氣。我們如何撬動灣區資源、用好這些優勢,就有可能在未來生物醫藥研發創新賽道上找到新的支點,生物醫藥的下一個爆點很有可能誕生在深圳。在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碰到一些挑戰的時刻,深圳也許能給企業、行業、生物醫藥創新帶來不一樣的機會。

 

Tags: 企業活動

其他資訊

醫藥醫療

安捷倫科技任命楊挺為大中華區總經理

2025年8月1日
醫藥醫療

美敦力首次參展鏈博會,本土價值鏈驅動共創共贏

2025年7月17日
醫藥醫療

丹納赫出席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賦能北方生物醫藥創新加速發展

2025年7月10日
醫藥醫療

漢威士健康拓展業務版圖,服務覆蓋至中國台灣地區

2025年7月8日
醫藥醫療

安捷倫與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共建大灣區污水流行病學聯合實驗室

2025年7月5日
醫藥醫療

瑞金醫院聯合華為開源RuiPath病理模型,加速行業智能化落地

2025年7月1日
<簡體> <繁體>

萊迪思遷址上海新辦公室,以支持在華業務持續增長‌

2025年7月16日

...

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丙烯酸及酯區首批裝置機械竣工

2025年7月22日

...

吉利汽車與極氪簽訂合併協議

2025年7月16日

...

比亞迪與香港科技大學成立具身智能實驗室,推動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

2025年7月10日

...

美敦力首次參展鏈博會,本土價值鏈驅動共創共贏

2025年7月17日

...

簽約上合!NETSOL 攜手天津共啟數字經濟合作新征程

2025年7月12日

...

西門子再次亮相鏈博會 全維度賦能中國企業出海

2025年7月18日

...

固特異亞太區總裁黃錦松先生訪談

2025年7月25日

...

菜鳥與申通快遞達成無人車合作,助力申通快遞衝刺年內用車2000輛目標

2025年7月9日

...

博世與中電豐業達成多年期合作協議,將為其提供兆瓦級PEM電解槽產品

2025年7月8日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於促進全球跨國公司、機構在華貿易、投資與業務發展;促進大中華區業務交流與合作;關注最新企業動態和行業趨勢;分享經營與管理經驗;傳播卓越理念,為各方在華取得商業成功,促進可持續發展、友好交流貢獻力量。

聯 系 我 們 | CONTACT US

商務合作聯繫: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體資訊聯繫: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資源聯繫:  hr#apac-business.com

* (替換# 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10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