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網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業 硬件設備

2023中國經濟信心年終觀察:vivo何以穿越周期?

by Thomas Chang
2023年12月22日
A A

2023年,“復蘇”與“信心”成為中國經濟運行的關鍵詞,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帶來的波動,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整體態勢?企業應該如何把握新的機會,穿越經濟周期?12月21日, “vivo會客廳”在vivo全球總部舉行,vivo高管、知名學者、財經評論家及主流媒體齊聚一堂,以《中國經濟信心樣本觀察,何以穿越周期》為主題,共同探討了科技企業在變革時代如何堅守穩健經營之道。

大環境並不悲觀 對未來有堅定的信心

2023年是“信心之年”,經濟復蘇趨勢明顯,與會者一致認為,大環境並不悲觀,信心不止是數據,更是增長的可持續性。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王高說:“今年的微觀經濟‘體感’會差一點,這主要是三年疫情影響的滯後反應,正所謂‘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發生變化,比數據更讓人欣慰的是,製造業、科技企業成為增長引擎。科技創新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比如vivo將大模型在手機端側落地,讓人人都可以應用,手機智慧化在產業鏈上的延伸,能夠創造巨大的增長空間。“

財經評論家馬紅漫則認為,經濟學的基本邏輯是從供給和需求來看問題,顛覆式創新必然創造新的需求,對宏觀經濟產生刺激。生成式人工智能將重塑所有行業,宏觀經濟增長結構也將隨之提升。

手機行業依然是長坡厚雪的好行業

在中國經濟復蘇過程中,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成為2023年經濟發展的主基調。在民營經濟中,手機行業的觸底反彈,猶為引人注目。根據Counterpoint調研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在連續27個月同比下降後,今年10月份首次售出交易量(即零售額)同比增長5%。

當前,手機幾乎成為和衣食住行同級別的生活必需品,手機廠商也在多年激烈的紅海競爭中,沉澱了深厚科技實力。

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長鬍柏山表示:“手機行業仍然是長坡厚雪的優質行業,AI大模型將對手機的交互模式帶來革命性影響,創新將創造新的市場。AI、6G、芯片技術、影像技術、顯示技術和摺疊屏技術等技術的創新和持續迭代,都將刺激新的需求。”

科技戰略專家周掌柜認為手機行業對產業經濟創新的驅動,是其他任何行業都無法比擬的:“手機行業是歷史上最複雜的新興製造業集群,手機軟硬件生態驅動了移動互聯網的創新,再加上IoT生態,手機行業其實在驅動整個消費電子產業。其次,手機行業的商業模式是全渠道銷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管控,是所有行業里最複雜的商業模式,從這個方面看也讓其具備了最強的驅動力。”

vivo成為中國經濟信心觀察樣本

作為智能手機行業的領先品牌,vivo始終堅守長期主義經營理念,高端突破取得階段性成果,集團營收穩健增長。

2023年vivo全球用戶已突破5億,覆蓋60+國家和地區。11月上市的vivo年度旗艦產品vivo X100系列表現出色,首銷日累計銷售額達10億人民幣,打破vivo歷史上所有新機首銷紀錄,相比上一代旗艦產品銷量增長740%。

2023年是中國經濟恢復的“信心之年”,也是vivo技術成果多點開花的“創新大年”。不久前,vivo發布了“藍科技”技術品牌,正是得益於藍心大模型、藍晶芯片技術棧、藍河操作系統和藍海續航系統等前沿創新成果的支撐,才有了vivo X100系列超預期的強勁表現。

vivo在技術長賽道上持續的科技創新實力,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以及產品力的不斷提升,不僅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更讓vivo成為了中國經濟信心觀察的樣本。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王高表示:“vivo已經走出了一個基業長青企業的模樣,就像可口可樂永遠聚焦在為用戶‘解渴’這個基本點上一樣,vivo把如何為用戶創造價值想得很清楚,然後堅定地走自己的路。vivo的市場結果不過是長期種因的水到渠成,vivo很淡定,堅持做正確的事,不投機、不追風,vivo的經營之道對中國企業而言是具有普適價值的。”

vivo何以穿越周期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vivo從一個區域性的民營企業成長為全球手機行業主流玩家,vivo為何能持續穿越周期?

胡柏山在介紹vivo經驗時表示,首先是vivo選對了一個好的行業,手機行業是科技領域裡最好的行業,有最好的商業模式,具備穿越周期的天然屬性。手機作為最強大的用戶入口之一,擁有強大的用戶粘性,能夠深入人們的生活。同時,手機行業還具有深厚的技術底蘊,隨着AI、6G、XR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作為這些技術的載體和應用平台,必然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其次,vivo對穩健經營的堅守和對創新的追求,也是vivo能夠穿越周期、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活動中,胡柏山介紹了vivo的“ECR”管理方法,即通過打造“體驗、商業、心智”三個閉環來檢驗商業健康度,確保vivo始終在做正確的事。

最後,vivo相信“雁行致遠”,積極發揮頭雁作用,助力供應鏈協同發展,引領產業鏈集體繁榮。胡柏山認為,手機行業做到什麼位置,背後的產業鏈就是什麼位置。手機行業的繁榮不僅僅是一家廠商、一個行業,而是背後千萬家供應鏈企業的集體繁榮。

展望未來:vivo將從手機廠商轉變成整體方案提供者

秉承“科技照亮美好未來”的理念,vivo長期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vivo品牌副總裁賈凈東表示:“企業最大的責任就是好好活下來,解決就業、貢獻稅收,只有埋頭種因,才能基業長青,從而才能持續為社會貢獻更大的價值。”

而胡柏山認為,一個企業的社會價值,首先是努力讓內部幾萬員工,以及外部合作夥伴幾萬人,有美好生活、快樂工作的嚮往。

在更廣泛的範疇,vivo企業的發展本質上是在不斷解決社會問題。比如,手機作為一個平台,解決了移動支付、出行打車等等問題,而未來,手機行業是生成式大模型最好的應用平台,可以解決更大的社會問題,從而給全行業帶來巨大的拓展空間。

胡柏山透露,人形機器人是vivo將來可以順勢切入的行業,因為vivo具備天然的兩大優勢。大模型是人形機器人的大腦,vivo藍心大模型持續迭代,會讓機器人有強大的“思考”能力。其次混合現實(MR)會讓機器人有強大的空間感知能力,vivo三年之內,將有MR量產產品上市。而人形機器人的肢體,在整個技術架構上佔比20%,vivo可以補齊相應的能力。

人形機器人可以創新應用在醫院等場景,解決養老產業醫護力量不足的社會問題。此前,手機行業銷售的只是一台手機,而未來,vivo將是社會問題解決的整體方案提供者。手機行業的產值可以有十倍量級的增長。

面對未來,vivo將繼續堅守穩健與創新之道,攜手合作夥伴共創美好未來,為行業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Tags: 企業活動

其他資訊

硬件設備

萊迪思遷址上海新辦公室,以支持在華業務持續增長‌

2025年7月16日
硬件設備

vivo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2025年香港會議

2025年6月8日
硬件設備

英特爾攜手香港大學“菁英聚·港大”,推動中學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2025年6月6日
硬件設備

青綠為箋,步履成詩,安富利的ESG答卷

2025年6月6日
硬件設備

英特爾首秀上海車展:以“芯”賦能,攜手合作夥伴推動全車智能化

2025年4月24日
硬件設備

從市場領先到用戶首選:聯想商用平板贏得政企市場雙第一

2025年4月22日
<簡體> <繁體>

安捷倫科技任命楊挺為大中華區總經理

2025年8月1日

...

未來20年全球將需要近240萬新的民航專業人員

2025年7月24日

...

劉建國出任東風康明斯排放處理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

2025年7月21日

...

Uber攜手微信上線官方小程序,方便中國遊客境外出行

2025年7月22日

...

強生醫療科技加碼中國戰略 構築醫療創新生態新格局

2025年8月6日

...

小鵬汽車攜多款重磅產品亮相鏈博會,科技實力引海內外關注

2025年7月22日

...

四方攜手,以“好房子”為基,助力健康中國與銀髮經濟融合發展

2025年7月25日

...

聯合利華重磅發布“AI for Science”創新平台,開啟AI驅動科研新時代

2025年7月28日

...

通義大模型將接入惠普AI助手 探索AI能力端側落地

2025年7月24日

...

守衛舌尖上的“綠色”,SGS攜手海天味業打造全鏈減碳新模式

2025年7月30日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於促進全球跨國公司、機構在華貿易、投資與業務發展;促進大中華區業務交流與合作;關注最新企業動態和行業趨勢;分享經營與管理經驗;傳播卓越理念,為各方在華取得商業成功,促進可持續發展、友好交流貢獻力量。

聯 系 我 們 | CONTACT US

商務合作聯繫: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體資訊聯繫: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資源聯繫:  hr#apac-business.com

* (替換# 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10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