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一場大變局正加速向我們襲來。這其中,供應鏈又是全球化最有力量、最具象化的觸角。我們在一些事件中也能發現這一點。
最近,中國和沙特又出現了一個大手筆合作:聯想集團與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的Alat埃耐特達成一項戰略性合作。
根據合作協議,Alat埃耐特提議向聯想集團提供20億美元(約145億元)無息可換股債券投資;聯想集團將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設立中東和非洲市場地區總部,其中包括一個客戶中心和一個面向該地區的研發中心,並將在沙特新建個人電腦與服務器製造基地。
一個是全球製造業和科技行業的標杆企業,另一個是管理資產超7000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
這無疑稱得上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背後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首先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是聯想集團?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又看中了聯想集團的什麼?
01
為什麼是聯想?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分享一個有關聯想供應鏈的故事:
在2015年,工程師杜朝亮離職,創辦了鈦方。當時杜朝亮和團隊發現物體間的碰撞,會產生一種叫做“彈性波”的機械振動。而在當時,放眼全世界,尚未有一個國家或一家企業將這一技術大規模民用化。
在杜朝亮看來,這一新技術大有可為,於是杜朝亮不斷去到中關村創業大街,尋找投資人,但是面見的大部分投資人都提出了質疑:“美國有這個技術嗎?歐洲有這個技術嗎?”
如果沒有,憑什麼你們就覺得大有作為?
一項沒有人聽過的新技術,又沒有相應的現實應用場景,杜朝亮和團隊一度認為這項新技術會就此石沉大海,為此,杜朝亮和團隊甚至考慮過賣房來繼續支撐這項技術。
但就在2018年,在鈦方最艱難的時候,聯想集團發現了這個“寶藏”,認為這項新技術也許能應用到筆記本電腦的觸控板上。
於是,聯想邀請了鈦方團隊進行選型評估測試,最終結果是鈦方的彈性波觸控板的測試性能非常優秀。
而在當時,因為鈦方還只是一個創業團隊,缺少大規模民用產品量產的經驗,聯想便派遣了工程師多次入駐鈦方,針對性地給予了鈦方質量管理、智能製造等方面的賦能。
最終,2019年搭載彈性波技術的觸控板首次出現在聯想的筆記本電腦上,這是全世界第一款一體化壓力的觸控面板,而彈性波這項技術也首次在全世界實現了民用化量產。
2022年,鈦方更是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成為了一家新的“隱形冠軍”,在這之後,鈦方的彈性波技術不僅用於電腦行業,還進入到了汽車領域。
回到前面聊到的供應鏈,從這裡我們也能側面看到這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選擇聯想的原因。
要知道,Alat埃耐特創立的初衷,就是通過和全球製造業與科技行業標杆企業合作,推動沙特實現產業轉型,成為可持續技術的世界級製造中心。
於是,Alat埃耐特找到了聯想集團,而這背後歸根結底,是看中了聯想集團全球製造業和科技行業的標杆企業的地位,看中了聯想集團攜手全球供應鏈“夥伴”打造的全球供應鏈布局。
另外,鈦方和聯想這個案例無疑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看待供應鏈的新視角:
近年來由於一級投資市場發展緩慢,加上政府產業基金市場具有很明顯的引導方向,對於一批具有創新基因,但無根基的初創企業來說,如何成功突圍成為一大挑戰。
面對這種挑戰,鈦方與聯想的合作開創了打造好中國供應鏈的一種新方案。
很多人可能知道今年是聯想集團成立的40周年,但不知道今年也正是聯想供應鏈全球化及供應商大會舉辦的第20年。
事實上,自成立以來,40年的時間裡,聯想就一直在培育每個時代的“鈦方們”,從無人問津到一路陪伴成為“隱形冠軍”企業,並助力其進入到全球供應鏈體系。這套流程的背後有許多值得反覆研究的地方:
聯想供應鏈究竟是如何打造的?
這套供應鏈背後的底層邏輯和價值體系又是什麼?
而在目前的“再全球化”趨勢下,聯想供應鏈又能給中國供應鏈的未來帶來哪些不可替代的經驗和價值?
明白了這些,對於中國供應鏈接下來的發展路徑我們才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02
聯想提供了新解法
如果說40年前的聯想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如今已經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從一家小小的創業公司,到成長為年營收超4000億人民幣的全球化高科技製造企業;從代理國外品牌,到創立自主品牌,再到如今連續多年穩居全球PC市場第一、全球高性能計算第一,成為全球第三大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服務器供應商和存儲設備廠商。
今天的聯想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聯想供應鏈對於整個中國供應鏈體系創造的價值。
全球最權威供應鏈榜單Gartner Top 25公布了2024最新排名。其中聯想集團已連續三年位列前10和繼續蟬聯亞太第一,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唯一上榜的高科技製造企業。並且,這也是聯想第10次登上Gartner Top 25榜單,創下了中國企業上榜次數最多的紀錄。
而這背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聯想供應鏈可以說是在中國供應鏈體系當中,構建最早、延展最長以及輻射規模最大的供應鏈之一:
1. 構建最早
如果細挖聯想與供應鏈夥伴的故事,你會發現很多龍頭企業在微末之時,都得到過聯想的幫助。
舉個例子,在2010年前後,因金融危機的影響,訂單減少,而立訊精密靠着與聯想的合作,使其能夠在訂單減少後,依然發展壯大。
同樣,在2010年,京東方在合肥建設六代線,當時無人看好京東方,而聯想在那時才剛走上扶持國產供應鏈之路,對京東方的液晶屏儘管謹慎但卻堅定支持,每年留出了5%場景對京東方生產的液晶屏進行試應用。
2. 延展最長
如果說汽車業被稱作製造業的“皇冠”,那麼在2001-2011年前後,電腦無疑是當時製造業,尤其是電子製造業的“皇冠”。
電腦產業的價值從來就不僅在於其本身,而在於電腦產業的快速發展將帶動顯示屏幕、芯片、電池、印刷電路板、軟件、注塑、機床、材料等諸多周邊配套產業的發展。
並且,這些配套產業的發展,反過來不僅推動了中國電腦產業的發展,更是為中國在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光伏、無人機等產業的強勢崛起埋下伏筆。
舉個例子,為電腦產業提供模具的企業,同樣可以快速進行產業遷移,服務手機、無人機、汽車行業,同樣的聯想與比亞迪電池達成的電池合作,幫助其建立了消費電池的智能化產線,而這其中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同樣可以用到汽車電池產線中。
3. 輻射規模最大
輻射規模體現的角度很多,比如涉及的供應商數量、涉及的生產地範圍等。
這裡我就列舉一個最直觀的數據——就業人數,單站在中國市場的角度看,聯想就直接帶動了35.5萬人就業,間接輻射的電子製造業及上游就業人數可達600-900萬人。
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深圳市常住人口也才1744萬,相當於聯想輻射開來的供應鏈能夠為小半個深圳的人口提供就業崗位。
如果我們把供應鏈視作一個龐大的連接網絡,那麼聯想就是位於龐大連接網絡上的第一節點,這個節點往往是一個產業的終極之地,是供應鏈競爭中的第一陣地。
至於這個連接網絡中的上下游供應商、每一位合作夥伴,都能得到進一步優化,改善質量、效率、成本,乃至發展模式等企業最核心的指標,從而走得更遠更穩健。
“全心全意,相互成就,無怨無悔”等幾個關鍵詞總結了聯想與供應鏈夥伴一路走來的精神內核。
而這也再一次夯實了聯想攜手全球供應鏈夥伴打造出的極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模式,那就是建立一個全價值鏈協同、共享、共贏的生態圈,激發整個產業最大的活力,創造最大的價值。
至此,聯想供應鏈的創新性和引領性越發凸顯,並且這裡更值得一提的是,聯想的全球供應鏈模式,也為中國其它企業展現了一種全新供應鏈模式的可能性——打造最具中國特色的全球供應鏈鏈主風格。
03
具備中國特色選擇
必須要承認的一點,供應鏈最早是由西方世界提出來的概念。
然而,回到聯想供應鏈來看,就能發現“想鏈”有很大的不同——“想鏈”堅持自有工廠、OEM和ODM相結合的混合製造模式,並在這一製造模式下,堅持對外賦能、內生外化,在多元網絡的基礎上打造上下游數字化協作和協同創新。
比如,目前聯想就已經與400多家供應商建立了數字化平台,通過數智化賦能實現了聯想與供應鏈夥伴之間的高效協同,保障了整個供應鏈的韌性、高效與靈活。
這裡可以舉一兩個例子,來理解聯想是如何與夥伴協同創新,構建一個利益共生體的。
眾所周知,比亞迪是做消費類電池起家的,而比亞迪和聯想的合作也由來已久,從早期的手機電池,到筆記本電池,到今天比亞迪電池不僅領先手機、電腦領域,還是新能源汽車的TOP級電池供應商。
但其實在2016年,聯想電腦的電芯測試,還一度讓比亞迪電池吃盡苦頭,但也正是因為聯想對於消費電子周期的極限挑戰,讓一向以執行力著稱的比亞迪,變得更加具有競爭力,電池設計周期,從一年時間縮短了一半。
另外,在聯想提供的壓片疊層技術支持下,比亞迪在上海的工廠更是擁有了月產100萬套的自動化生產能力。
聯想做的遠不止於此。
在2012年,聯想將自己最大的生產基地聯寶科技落地合肥,在京東方最艱難的時候,聯寶一口氣吃下了京東方40%的產能,而這不僅救急京東方,合肥的電子工業之火也更是由此被點燃。
從一家創業公司,到成為年營收超4000億的高科技製造企業,目前聯想已成為一家在全球擁有30多家製造基地,超過2000家核心供應商,為180個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鏈主企業。
而這其中我們能看到的是,在產業鏈上下游,聯想正深度融入到產業鏈各個關鍵環節當中,全心全意賦能所有的供應鏈夥伴,共享創新資源,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全方位助力供應鏈夥伴,實現相互成就。
“在中國製造這座生態大花園中,唯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才能讓中國製造的產業生態更加繁榮茂盛,讓中國製造的基石更加堅不可摧。”
這也正是聯想供應鏈能被稱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全球供應鏈鏈主風格的應有之義——四海一生共進退。
04
結語:
“中國鏈”,到全球更寬處去布局
回過頭來看中國過去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全球化道路,中國供應鏈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一條鋪滿鮮花的坦途,而是一條坎坷不平的山路,但也是中國供應鏈變得更強大、更靈活、更具全球化的契機、起點。
回到聯想集團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的戰略合作,無疑很清晰地向我們展現了這一點: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所就表示,在“不確定性”被人們時時提起的當下,聯想集團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的戰略合作的消息體現了國際化的“確定性”。
站在聯想集團角度看,聯想集團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的合作,將為聯想集團的智能化變革戰略提供更大的財務靈活性,加速轉型,強化全球多元化製造布局。
而如果讓我們站在全球化的視角來看,更是意義非凡。
很多人可能對全球化的理解更多是放在亞太、北美和西歐這些板塊,卻忽略世界的其它區域。拿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數字經濟來說,同樣在以強勁的勢頭快速增長,據IDC預計,隨着大型項目落地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到2027年,中東和非洲地區的信息科技和企業服務市場規模將接近380億美元。
過去聯想集團就已經是該地區和全球製造業和科技行業的標杆企業,以PC市場為例,聯想集團在全球五大區域市場中的四個位居第一。其中EMEA(歐、非、中東)市場一路高歌,營收增長高達40%。
而這次的合作顯然將進一步助力聯想集團拓展當地市場,釋放數字科技驅動的變革潛力,提升其作為全球科技領軍企業的地位。
聯想集團與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的合作,也讓我想起周其仁教授曾提到的一個觀點:
即中國製造業應當到在全球市場網絡里選擇合適節點,敢於也善於在全球更寬處布局,這正是在不確定環境里企業突圍的一條可選路徑。
本文轉自“正和島”,作者微瀾,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