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製造業有“底牌”,那一定是供應鏈;如果供應鏈有“底牌”,那一定是智能倉儲物流。當下,中國製造業比二十年前面臨更多壓力,多變的市場環境、激烈的競爭,還有不斷升級的消費服務需求都對供應鏈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二十年前的供應鏈管理,是保證原材料和零部件有貨,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二十年後的今天,企業需要對採購、生產、運輸、倉儲、配送的各個環節展開全面的效率優化,協同解決供應鏈效率“高不高”的問題。
推動供應鏈“流通”的關鍵環節——物流,被投以了更多關注。
01
為智能製造“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如幾十年前一條條通往鄉鎮工廠的柏油路加速了商品流通、激發了工業活力一樣,時下的智能物流成為製造業通往智能製造的“路”。
我國的製造業正處於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在分工細化程度、自動化率、全產業鏈協同和生產效率再提高等方面亟需進一步突破。因此,物流將在生產中承擔更多的角色,如生產計劃、庫存管理、供應商補貨、逆物流處理等,對物流智能化的需求也逐步升溫。
實際上,在供給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但說到物流效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物流支出總額佔GDP百分比高達14.7%,同期日本僅為8.5%,美國僅為7.6%。
消費端服務方面,用戶需求多樣、配送效率低下及成本高昂等問題依舊突出。研究顯示,“最後一公里”的末端配送成本在整體物流成本中佔比30%以上。不僅如此,如果最終配送服務不能讓客戶滿意,那麼客戶有80%以上可能性不考慮復購。
從供給端到消費端,“端到端”的難題只能通過“端到端”的辦法解決。
倉儲物流正是一個推動全局優化的複雜過程。它位於產業鏈核心地位,以系統思維的方式通過對設備、資源的充分集成,保障各種貨物合理、經濟、有效地流動,最終實現“端到端”的效率提升和集成創新。
以創新科技賦能倉儲物流,進一步加速效率優化過程,聯想自主開發了“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
該解決方案融合物聯網、AI、機器人、MR等新技術,“端到端”地打通了供應鏈上下游數據並實時同步,實現供應鏈自動化管理和智能實時預測,能夠為客戶提供快捷、方便、準確的服務,同時降低成本,為製造業智能升級鋪平道路。
02
“五大系統”實現端到端的全程管理
不同於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倉儲物流,“聯想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體現出技術密集、高度自動化、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等特點,利用先進的技術應用和數據賦能,進一步推升倉儲物流體系的整體協同能力。
解決方案的核心是聯想自主研發的物流全業務管理系統,包括“五大系統”,滿足了全業務全場景的管理需求——訂單管理系統OMS、運輸管理系統TMS、倉儲管理系統WMS、費用管理系統BMS、物流控制塔。
供應鏈本身就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的協同。五大系統相互獨立又分飾不同角色——
訂單管理系統(OMS),承擔商品流管理職責。除了常規的訂單接入、訂單解析及訂單處理分發,OMS還負責統籌貨源,即從哪個倉庫為客戶調貨。
運輸管理系統(TMS)&倉儲管理系統(WMS),負責物流管理,監督貨品從運輸到入庫,再到揀選、送出的全過程。
費用管理系統(BMS),掌管資金流,是“會計出納”的角色。BMS不僅掌握應收應付管理、結算/核銷流程,還能夠針對不同費率結構實現多維度的費用分攤。
物流控制塔系統(Control Tower),相當於倉庫主管,集合整個倉儲物流體系的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讓客戶“一張圖看清”物流全貌。
為了串聯五大系統協同運作,聯想還打造了“倉儲及物流雲平台”,集成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技術,提升各種應用場景中預測、決策能力。以聯寶工廠為例,工廠實現了提前 24 小時精準預測原料到港信息,自動生成檢驗報告進行數據閉環聯動管理,提升入庫效率 50%。
更難能可貴的是,聯想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經過了驗證。
聯想是全球供應鏈管理領先企業,在18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範圍擁有35家製造工廠、600+產品系列、48個物流分銷中心。2013年,聯想開創了“統倉共配模式”,通過與分銷商共享倉儲物流體系,使得聯想產品在國內的物流總成本下降33%,配送時效提升56%,貨損比率下降了33%。
圍繞複雜產品生產、多場景綜合管理、跨國系統運作,聯想擁有豐富經驗。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基於這些經驗,以外部賦能的形式輸出給行業夥伴,為用戶創造了“端到端”的科技紅利。
03
“場景解決方案”探索智能化全新可能
聯想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在集成管理的基礎上,還探索實踐了針對不同具體場景的智能解決方案,包括針對生產物流場景的“生產物流仿真解決方案”、針對倉儲場景的“智能倉儲解決方案”、針對包裝環節的“智能包裝解決方案”、針對配送環節的“智能城配路徑設計解決方案”等。
首先是生產物流環節,“聯想生產物流仿真解決方案”通過打造工廠和產品的“數字孿生”,在虛擬世界中驗證生產流程,幫助提前識別製造流程和物流設計的瓶頸。目前,這一解決方案成功運用於聯想惠陽工廠的台式電腦生產線,幫助生產線快速完善,提升資源利用率。
產品在生產完成後,通常會被暫置於倉庫中成為庫存。“聯想智能倉儲解決方案”運用了RFID自動採集等物聯網技術,以及無人叉車、AGV、自動拆碼垛機器人、揀選機器人等智能機器人技術,使得倉儲總成本減少47%。其中,人員成本下降50%,倉庫佔地減少70%,空間利用率提升3倍,入庫效率提升了3倍,機器人100%的操作準確度更非人力所能及。
值得一提的是,出庫揀選後的“包裝”環節中,聯想探索了“智能包裝解決方案”,綜合計算產品的尺寸、體積、重量、類型、托盤尺寸、碼托限高等因素,計算最佳托盤裝載組合及選型最經濟的集裝箱型號,並給運作員輸出包裝指南,確保最大化裝載率。
最後是配送環節,也是與客戶關聯最直接的環節。為了能讓客戶第一時間拿到產品,聯想“智能城配路徑設計解決方案”運用了AI啟發式搜索算法以及基於強化學習的圖網絡模型,不但對數據依賴程度小,面對複雜問題也能快速解決。有測算表明,這一解決方案讓聯想的物流排單效率提升了40%,配送總里程降低11%,配送總車次減少17%。
曾有人暢想,未來的製造業工人也許不再需要頂風冒雨下車搬貨、上門送貨,也不需要一路小跑往生產線上補零件,他們只需要在辦公室里輕輕一點,科技就會打理一切。在聯想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的支持下,這樣高度智能化的一天或許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