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堅定回饋青少年教育的初心。
海爾是伴隨着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企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助與支持,所以海爾在發展的同時堅持回報社會,並特別關注支持兒童教育事業。
其次是堅持“人的價值最大化”的初心。
自創業以來,海爾始終堅持“人的價值最大化”,對企業來講,就是聚焦員工和用戶兩類人;對公益來講,就是持續關注兒童教育方向,因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
第一是守護孩子們“有學上”的希望。
從1995年捐建第一所希望小學開始,海爾與中國青基會、山東省青基會以及各地青少年組織,從援建學校到升級校舍,共同守護着孩子們的求學夢想。如今海爾已經累計援建400多所希望學校,覆蓋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成為團中央希望工程中援建希望小學最多的企業。
第二是滿足孩子們“上好學”的嚮往。
海爾投資製作了212集科普動畫片《海爾兄弟》,並在1995年正式播出,讓青少年們看上了中國自己的科普動畫片。海爾希望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他們的科技求知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索精神。
第三是實現孩子們“學得好”的夢想。
海爾舉辦了“我的球隊”、“希望小學進世博”等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助力他們實現全面發展;同時海爾與全國3萬多家專賣店一起發起了“少年夢想家”“擁抱吧爸爸”等系列公益關愛活動,關注孩子們的情感需求,助力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一是打造海爾希望小學實驗室
針對當前很多鄉村小學科普場所不足、校外科學探究實踐活動有限等現狀,海爾將重點為更多希望小學打造科學探索實驗室,聚焦人工智能、數字化科技等領域,為孩子們學習和實驗提供活動場所,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興趣和科學素養。
二是開展“海爾小科學家”科技研學夏令營
當前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學生成長為科技創新的有生力量,為了更好地培育科技創新精神,海爾將聯合中國青基會、山東省青基會等開展“海爾小科學家”科技研學夏令營,通過打造線上科技節、科技課程體驗以及科技創新評選等多種形式,激發他們創新創造的潛能,培養孩子們的科技創新素養。
除了援建校舍,海爾集團還聯合旗下洗衣機、水聯網、納暉新能源等產業,為學校建設了智慧洗衣房、健康飲水角、納暉綠碳小屋等基礎設施,進一步便利了全校師生的生活。首個低碳智慧校園是如何守護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呢?
學校教學樓使用智慧黑板、電腦,日常用電需求較大,目前存在較大用電缺口,當地位於科爾沁沙地西緣,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光伏發電的理想地點,但因硬件條件暫未開發利用。
納暉綠碳小屋開啟低碳智慧校園行動,建設光儲一體化解決方案+智慧能源系統,滿足學校教學用電需求。
孩子們天生擁有奇思妙想,一個小小的實驗,就能給他們埋下科學的種子。
在海爾兄弟科技小課堂,來自海爾凈水產業的楊春濤博士帶領孩子們一起探索神奇水世界的奧秘,“乾冰空氣炮實驗”“可樂變變變”“泡泡實驗”等互動實驗,向孩子們科普水的來源、水的原理。
來自納暉新能源的“納博士”,帶着孩子們一步步動手組裝起了太陽能風車,拿到陽光底下,風車扇葉“呼啦啦”轉動起來,孩子們對綠色清潔的太陽能“很佩服”,並表示要好好學習,為地球的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海爾兄弟科技小課堂”作為開放的公益平台,這些科技體驗課也正走進全國各地的海爾希望小學,為孩子們的科技夢想插上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