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網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業 信息技術

聯想助力按下“快捷鍵” ,浙能跑出智能化轉型“加速度”

by Thomas Chang
2022年3月2日
A A

能源短缺會造成什麼?經歷過2021年國內電煤供應短缺之後,想必大家深有體會。如果這個時候畫一道拋物線,中國的電力需求儼然正處於拋物線的上升階段。

在全球能源緊缺的大環境下,減少對能源的過度依賴,學術界對此已有共識:繼續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使生產要素的構成從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

總有先行者,順應數字經濟大潮革故鼎新。2017年,聯想開啟智能化轉型,開始推動能源行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在聯想智能化轉型的第二年,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能集團”)也把目光聚焦在企業智能化轉型上。浙能集團的轉型策略是先行試點、複製成群、全面覆蓋集團及下屬企業,讓企業逐步從傳統能源製造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 

浙江是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地。進入21世紀,由於經濟發展迅猛,能源供需嚴重失衡,“拉閘限電”成為當時的無奈之舉。為解決“電荒”窘境,2001年初,浙江省決定組建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同年5月28日正式掛牌。

作為能源小省,解決缺電問題是浙能集團的主要任務。近年來,在原有火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同時緊跟時代大潮,通過技術創新,從根本上破解“電荒”難題。 

自浙能集團成立以來,科技投入已達67億元,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同時,智能電廠、智慧天然氣管網、新能源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及氫能、儲能等新型產業正在加速構建。 

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浙能集團擁有員工2.3萬餘人,總資產2764億元,集團總裝機容量3655萬千瓦,年供應煤炭超6000萬噸,建成省級天然氣管網2348公里,一大批風光水電項目相繼投產,綜合供能服務站遍布全省11個地市。集團控股浙能電力、寧波海運、浙江新能3家A股公司和新加坡上市公司錦江環境,管理企業超400家。
浙能集團還收穫諸多第一:裝機規模位居全國地方發電企業之首;是全國能源產業門類最全的地方能源企業;擁有世界上單體容量最大的煤制氣項目;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等。

2020年,在浙江省綜合百強企業前二十入圍企業中,浙能集團位列十七,全年營收超過千億元。這樣體量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智能化轉型試點的成功,為中國傳統能源製造業邁向工業4.0,提供了可複製的國企樣本。

01

實現數據資源價值高效利用

2018年,浙能集團系統性制定了“數字浙能”規劃,並把這一變革上升為企業戰略。在集團內部,把科技創新和智能化變革稱作是一場改革攻堅戰,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工業信息重點實驗室、科創中心、調度中心、信息運維中心、數字化項目專班等新型數字化組織機構,引入和培養了數字化人才近300人。從2018年起,三年時間,共投入約20億元,用於設備智能化改造及集團層面的平台建設。 

在這場攻堅戰中,浙能集團基於工業互聯網的新能源遠程集中監控平台,建成了國內首家包含風電、光伏、水電的新能源遠程集控調度中心,實現不同地域、不同形式、不同容量新能源電站的集中管理,大幅降低了運維成本;還開發建設了集團集中部署的業財一體化信息系統,統一了資金流、物資流、信息流。該信息系統集成了綜合計劃、全面預算、合同管理及統計系統,實現了集團及所屬企業從計划到預算、從執行到統計分析全業務流程的數字化管理,提升了集約化、規範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融合內外部生產經營管理數據,建成了集團智慧能源調度平台,實現了對煤炭、石油、天然氣運輸的智能化調度和能源銷售客戶的統一管理,提升了能源保供能力和能源運輸效率。 

基於大數據平台的數字化風控系統,重點開展了投資、銷售、採購、財務等大數據建模分析,實現了企業風險管控從被動到主動、從事後到事前事中、從小規模抽檢到全覆蓋分析的轉變。

在對集團全業務鏈數字資產進行盤點後,浙能集團建立了涵蓋財務、物資、人資、項目、生產、合同、供應商、銷售、燃料九大數據主題域的大數據資源中心,進行數據資源價值的深度挖掘與高效利用。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於大數據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成了20家發電企業工業信息態勢感知平台,相關數據全部接入國務院國資委平台。

“火電廠網絡安全綜合防護體系方案”還入選了國務院國資委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這是全國發電行業唯一入選的優秀案例。

 02
先行試點 複製成“群”

按照“數字浙能”以“打造數字能源體系為核心,全面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革,加強能源產業鏈協同,不斷推動生產經營智能化”的規劃,浙能集團先行試點建設了智慧工廠。 

在台州市第二電廠,依託工業互聯網平台和“雲大物移”技術,建成了智能決策、智能設備、智能運行、智能燃料、智能安全、智能倉儲、智能培訓、智能檔案八大模塊、20個子項目,通過雲平台、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傳統發電業務的深度融合,建立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平台,實現了智能生產和綠色生產,保證了能源生產、供應和消費的安全、可靠、經濟、環保。

經過智能化改造後,台州第二電廠直接進入了工業4.0時代,併入選了2019年浙江省智能工廠。

該電廠試點成功後,智能電廠項目在浙能集團下屬工廠不斷推廣複製,到2021年已建成集團智慧電廠群,有效提升了安全生產、改善了設備健康狀態、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在天然氣運行公司,浙能集團運用自主研發技術,率先建成了全國範圍內的智慧天然氣管網。用分布式光纖管道測振、無人機和機器人管道巡檢、地質災害預警、站場智能運維、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解決了城市地下燃氣管網泄漏發現慢、定位難的行業難題。目前,公司已形成空、天、地一體化管網全方位立體監測網絡,為公司每年節約運營成本5000多萬元。

“燃氣安全一網智防” 還被列入浙江省數字孿生首批應用試點項目。

在濱海熱電三期項目,浙能集團還打造了基建安全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得到了基層員工的廣泛好評。

 03

為升級工業4.0做基礎

隨着智能化轉型的深入,浙能集團還需快速提升IT建設能力,推進卓越運維,重塑數字化能力,打破豎井系統和數據孤島、橫向拉通數據,使數據真正掌握在企業手中,成為數據資產,並將ERP系統的數據從小型機服務器遷移到X86服務器上,以支撐公司的多元化業務,實現集團及下屬企業全面數字化轉型。 

解決上述問題,程序複雜,實施難度大,僅靠浙能集團的一己之力無法完成,他們開始走出去調研,尋求有實施經驗的公司合作。在長沙調研過程中,浙能集團了解到聯想在2005年就組建了專門的SAP 團隊,對SAP系統的建設和運維有多年的實踐經驗,具備了業界領先的SAP實施能力、紮實的技術能力和豐富的運維經驗,尤其在邊緣計算、物聯網方面的強大技術實力和豐富的經驗,以及卓越的硬件研發、生產能力,都得到了浙能研究院的認可。 

據聯想服務方案部門資深架構師方偉介紹,

聯想技術團隊在經過調研、評估後,根據浙能集團的需求,制定了數據中心備災和ERP應用雙活方案,於2021年開始實施服務器遷移工作。這個方案滿足了浙能集團要求的減少意外造成的系統宕機時間、減少可預期系統關閉時間,保證了主數據中心在出現故障時,能切換到災備中心繼續支持業務的需求。

雙活方案的實施,讓整體系統硬件成本節約高達40%,業務承載能力提升6倍,系統雙數據中心故障切換時間縮短了4.5倍,達到分鐘級。

浙能集團信息運維中心副主任許建峰在2021 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對該項目的實施效果做出上述表達。 

由於電力行業關乎到國家能源安全,新型架構、技術、產品首先要滿足電力行業網路安全要求的“安全分區、網絡專用、橫向隔離、縱向認證”的總體要求,並在國產化趨勢下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 

聯想的解決方案是基於聯想LeapIoT管理平台,構建了邊緣計算管控平台,具備提供邊緣數據採集管理、流式計算框架、雲邊協同計算框架、物聯網邊緣管控平台核心管理能力等;定製開發了適應於傳統火電廠、光伏電站、風電場、智慧園區等多場景的邊緣網關裝置,邊緣側硬件均滿足國產化要求,並實現了網關和裝置的軟件國產化平台適配;滿足了電力行業網絡分區物理隔離等安全要求,管控平台和邊緣側軟件均基於容器化技術實現,保證了與浙能集團雲平台技術路線的一致。

該解決方案還能適應不同能源工業場景下網絡結構、邊緣側計算能力、安全形勢的通用邊緣計算及網關裝置和數據接入及處理系統,可形成工業互聯網節點泛在+邊緣計算+物聯管理全流程的技術平台框架,實現可靠對接與聯動控制驅動,提高了能源物聯網數據採集的部署效率,降低了部署成本。

 方偉介紹說,

這一解決方案填補了電力行業工業現場國產化、網絡隔離需求的行業通用邊緣計算軟硬件體系空白。

聯想的技術團隊還用業務和數據中台整合了浙能集團現有的後端系統,實現了門戶多場景化體驗,匯聚了常用運維流程和服務,為用戶提供了一站式運維解決方案,構建了以CMDB為基礎的資產管理思路,通過建設管理制度,搭建服務台、 ITSM平台、流程中心、監控告警、數據分析等為核心的平台解決方案,解決了現有環境下的企業運維管理問題,實現了“建管治服”一體化的先進管理理念。

Tags: 合作

其他資訊

信息技術

騰訊參與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展示創新成果引領金融科技未來

2025年11月6日
信息技術

Concentrix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 Caldwell 到訪中國開展商務訪問

2025年10月18日
信息技術

英特爾助力阿里雲推出多款雲實例與存儲方案,共築AI時代雲端算力基石

2025年9月30日
信息技術

以創新引領功率未來,英飛凌亮相PCIM Asia 2025

2025年9月29日
信息技術

率先實現後量子安全算法技術落地上車!小鵬汽車與阿里雲簽署後量子加密安全合作協議

2025年9月26日
信息技術

阿里雲公布國際擴展計劃 為新一代AI創新賦能

2025年9月25日
<簡體> <繁體>

騰訊參與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展示創新成果引領金融科技未來

2025年11月6日

...

霍尼韋爾 Ecofining™技術助力山西佳新通達科技打造可持續航空燃料項目

2025年10月17日

...

巴斯夫與中國石化達成化工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學互認,一致標準賦能行業綠色轉型

2025年10月24日

...

《世界開放報告2025》發布

2025年11月7日

...

霍尼韋爾與中國航材在第八屆進博會上簽署多項航材採購和分銷合作協議

2025年11月8日

...

可口可樂加碼在華投資,西部中原沿海布局升級

2025年10月18日

...

梅特勒托利多成都工廠十周年慶典儀式圓滿落幕

2025年10月23日

...

霍尼韋爾助力運高打造世界屋脊上的低碳智慧酒店項目

2025年11月7日

...

漢高亮相第八屆進博會,匯聚創新共赴可持續未來

2025年11月7日

...

復星醫藥與赫爾森集團達成止吐藥物磷奈匹坦帕洛諾司瓊注射用濃溶液本地化生產戰略合作

2025年10月23日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致力於促進全球跨國公司、機構在華貿易、投資與業務發展;促進大中華區業務交流與合作;關注最新企業動態和行業趨勢;分享經營與管理經驗;傳播卓越理念,為各方在華取得商業成功,促進可持續發展、友好交流貢獻力量。

聯 系 我 們 | CONTACT US

商務合作聯繫:  partnership#apac-business.com

媒體資訊聯繫:  editor#apac-business.com

人力資源聯繫:  hr#apac-business.com

* (替換# 為 @)

www.apac-business.com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 頁
  • 可 持 續 發 展
  • 投 資
  • 市 場
  • 合 作
  • 創 新
  • 人 事
  • 觀 點

Copyright © 華業網 Greater China Business | 滬ICP備2022016631號-2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10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