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聯想 新IT
我們正站在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上
疫情之下,全球產業鏈充滿了不確定性。從世界各港口的貨輪停擺,到席捲西歐的“油氣荒”,全球企業正遭受一場關於供應鏈“危機”的挑戰。站在這樣一個歷史轉折點上,審視當下,擺在企業面前的,是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篤定前行的勇氣和方法。
5月26日,知名數據研究機構Gartner公布了2022年全球供應鏈Top 25最新排名,聯想第8次入選,位居第9,創造了歷史上最高排名,比去年提升7位,領先於所有PC品牌,也是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唯一上榜的高科技製造企業。
作為行業中最權威、業界唯一跨行業評價供應鏈能力的重要榜單,Gartner全球供應鏈Top 25已經連續發布了18屆。2022年的榜單圍繞三個層面進行評選——目標驅動型企業、客戶驅動的業務轉型和數字化優先的供應鏈。Gartner給予聯想高度評價:“中斷加速了聯想轉型,聯想不斷改善客戶體驗,建立起宏大的全球性網絡,並一直將供應鏈韌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聯想持續以客戶為中心,提供了更優秀的品質、更短的交付時間和更高的準確性。聯想的目標包括在零部件和供應商方面實現更大的通用性。建立高度協作,並利用供應鏈生態和大數據幫助業務決策。” 這一認可凸顯了聯想作為目標驅動型組織的領導地位以及其全球供應鏈的卓越運營,也再次印證了聯想全球供應鏈的實力與價值。
作為一家有着38年製造業實踐的高科技企業,以全球視野審視,聯想供應鏈的價值正在不斷被認知。
“全球資源、本地交付”
錘鍊供應鏈韌性
隨着疫情在世界範圍內蔓延,關於供應鏈的“韌性”不斷被提及。將目光投向Gartner榜單,我們可以看到打造韌性供應鏈的密碼。作為全球PC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的企業,聯想有着38年跨越周期的製造實踐,自身的全球供應鏈運營能力卓越,8次入選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
2022年5月26日——聯想集團(HKSE:992)(ADR:LNVGY)公布2021/22財年全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及第四季度業績:全年營業額近46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大漲700億人民幣;全年凈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3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2%。自2014年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和IBM x86服務器併購以來,聯想集團首次實現主營業務全線盈利。
縱觀整個21/22財年,聯想集團面臨的挑戰不同以往:反覆的疫情、加劇的地緣政治衝突以及空前嚴重的供應短缺。三重挑戰在第四財季疊加,讓集團的運營遭遇大考。儘管如此,集團在當季還是實現了增長:營業額達到106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第四財季凈利潤達26億人民幣,連續7個季度同比增幅超過50%。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示。“憑藉清晰的戰略和強有力的執行,憑藉‘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獨特競爭模式,憑藉創新與效率的平衡,我們將保持靈敏,增強韌性,從而更好地把握機遇,掌控風險,兌現可持續增長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的承諾。”
聯想業務遍及180個市場。供應鏈布局上,在全球,聯想擁有35家製造基地,為180個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與全球5000家供應商建立了良好穩固的合作關係,涵蓋電子設備製造、軟件及信息服務、精密電子、生物識別等,下游分銷商涵蓋批發零售、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各個領域。遍布全球的供應商體系,使聯想實現了全球採購、全球製造以及全球物流。不僅如此,聯想還在超過2000家核心供應商中與400多家建立了數字化平台,通過數智化賦能,實現協同合作,保障了供應鏈的全球性與靈活性。
得益於這種模式。聯想可以動態協調全球的供應、生產、銷售、服務資源,靈活利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優勢來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實現“全球資源、本地交付、卓越運營”。
以可視化、智能化
推動供應鏈抗風險能力
在業務場景日益複雜與商業環境不斷變化的今天,企業供應鏈管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供應鏈可視化能力差,二是智能化程度不足。
傳統的供應鏈因為缺少風險預警系統,風險識別基本上通過人工把控,很難滿足及時性和全面覆蓋的需求。由於市場機會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風險非常高,一旦出現不可預料的不利因素,就可能導致供應斷裂、銷售下滑,市場出現逆轉。這就要求企業全面精準地掌控供應鏈信息,並通過智能化的分析預警,制定合理決策,作出快速的響應和調整。出於對供應安全重要性的深刻認知,聯想早早啟動了相關係統的研發。
2017年,為了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的整體運營效率和精準度,提升客戶交付體驗和滿意度,聯想自主研發了供應鏈智能控制塔(SCI- Supply Chain Intelligence),該智能控制塔旨在通過構建以數據驅動的智能供應鏈生態體系,讓傳統供應鏈向智能化轉型。
供應鏈智能控制塔在聯想供應鏈完美地擔任了“指揮和決策中心”這一角色。只要進入系統,就能清晰地知道35家自有及合作工廠、2000餘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280萬家分銷商和渠道商,以及服務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戶的需求和供應情況,即使是針對一顆螺絲釘的庫存和需求,供應鏈智能控制塔都能幫助聯想進行調度和決策。
供應鏈智能控制塔不僅能管理供應鏈的運營、提升客戶的滿意度,還能與合作夥伴共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針對缺少訂單全流程管理的可視化這一痛點,智能控制塔結合訂單自動化解決方案,探索出訂單可視化的方法。通過訂單系統集成,基於事先制定的規則,自動完成訂單,並創建了訂單追蹤中心和自動化解決方案,打破了“信息孤島”,實現了供應鏈生態體系內業務運營信息的數字化,並可以實時共享。其涵蓋的需求供給管理、訂單管理、庫存管理、採購管理、製造管理、物流管理、質量管理和新品導入等端到端的商流、信息流,通過結構化管理方式達成數據的呈現、查詢、統計和分析,聯想全球的供應鏈及合作夥伴都能整體可見。
不僅如此,作為供應鏈“指揮和決策中心”,供應鏈智能控制塔可以輔助供應鏈解決諸多問題。比如對獃滯物料合理處理、精細化管理存貨業務流程、設定風險預警指標等。利用數據建模、數據計算、數據分析形成知識積累,供應鏈智能控制塔實現了管理智能化和服務智能化。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充分挖掘數據資產價值,模擬決策分析場景,輔助管理者決策,並從事件和反應中自主學習並矯正。在運營中心、管理中心的基礎上,供應鏈智能控制塔還是智能決策中心。
與傳統的供應鏈相比,聯想供應鏈實現了端到端的全價值鏈覆蓋,透明的數據使決策時間縮短了50%-60%;工作流程自動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10%-20%;訂單交貨及時率提升了5%,製造和物流成本降低了20%,庫存控制保持了行業領先水平。
另一方面,隨着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的決策正在成為供應鏈決策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以機器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與數據挖掘分析、運籌優化技術的結合,正孕育出智能化的決策技術,為供應鏈決策提供了新的方法與工具。
在重點技術領域,聯想也打造了一系列核心技術成果。以智能生產排程方案為例,在大規模製造業中,生產規劃時需要考慮數十種複雜因素(如設備的能力、物料的配比、生產工序與方法、訂單的交付方式、客戶的定製化需求)對生產效率和產能利用率的影響。傳統的人工排程在耗時長,計劃員每天需花費6個小時完成排程。排程結果只能考慮單目標任務,無法兼顧產量、交期達成率、生產成本等多個目標。此外,嚴重依賴人工經驗。
聯想智能生產排程方案基於實時的運籌優化技術,多階段聯合求解技術,可配置的多目標優化平台,可解釋決策模型以及適應模型進化等技術,突破了傳統的高級計劃和排程系統(APS)僅基於業務規則進行簡單僵化的自動化處理的局限,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人工智能綜合決策,釋放了大量潛在產能,實現了生產資源的最優配置,可大幅縮短生產計劃的制定時間,並有效解決製造業生產計劃效率低、無法兼顧多個目標等問題,助力企業實現更高效、優質的生產計劃決策。
該方案目前已在聯想全球最大的PC製造基地——聯寶科技部署落地。聯寶科技擁有全球PC製造業最大的單體廠房和數十條生產線,年訂單數超過69萬筆,涉及500餘種PC產品和超過30萬個成品物料料號。該方案在聯寶部署後,制定生產計劃的時間從傳統的6小時大幅縮減到1.5分鐘,產量提升19%,處理訂單數提升24%,交期滿足率提升3.5倍。即便是經驗不足的計劃員,在智能生產排程方案的輔助下,也可以快速上手,保證排程質量。
對聯想來說,以智能化、可視化推動供應鏈抗風險能力,是打造卓越供應鏈的重要手段。
建立“零碳”供應鏈
在挑戰中尋找機遇
有挑戰,也有機遇。
在全球供應鏈“危機”的背景下,推動打造“零碳”供應鏈,是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等挑戰的一大利器,也是最具有潛力的領域。
作為國內最早踐行ESG實踐的企業,聯想已連續15年發布ESG報告。早在2011年,聯想就率先實現了自身生產運營範圍1的溫室氣體凈零排放,也是國內首批完成設立科學碳目標的科技製造企業。目前低碳發展理念已經融入了聯想的全價值鏈。一方面,聯想通過打造節能環保的綠色產品、使用清潔能源、回收利用電子廢棄物來推動循環經濟、推動節能環保和綠色技術創新,同時我們還帶動供應鏈科學減排,從而走出了一條具有聯想特色的低碳發展之路;另一方面,我們還積極通過“內生外化”,賦能各行各業去實現低碳發展。聯想也將對現有綠色供應鏈體系進行升級,通過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設定,攜手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實現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綠色、智能、可複製的“碳中和供應鏈”樣板。到2030年,實現公司運營性直接及間接碳排放減少50%、部分價值鏈的碳排放強度降低25%,聯想的長期願景是在2050年底之前實現凈零排放。目前聯想正在與“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合作,設立更細化的目標,並確認路線圖。
過去十多年,聯想開展了低碳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提升產業鏈智能化整合能力,形成多能互補的低碳科技和領先戰略。聯想低碳戰略由“降碳協同增效”理念驅動,從綠色製造、綠色解決方案、綠色低碳技術、零碳園區的落地,到產品能源效率提升、供應鏈物流排放的實施,再到回收和再利用,構建起一個一體化的綠色產業生態,牽引自身綠色升級同時,也開啟了賦能全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在數字變革趨勢下,聯想全球供應鏈是聯想集團智能化變革的先鋒,不僅關乎公司業務發展,更關乎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服務全球客戶。供應鏈在運用智能化手段提升運作效率,敏捷度和智能決策上成效顯著。
質量,一直被視作聯想集團的生命線,聯想也在不斷致力於以科技賦能質量管理。質量在提供卓越的客戶體驗、驅動業務發展以及提升品牌聲譽上,皆發揮着重要作用。聯想在數字化轉型上投入了巨資,並且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提升產品質量。
在零碳生產方面,聯想正在天津加緊建設零碳工廠,從源頭推動零碳發展,打造零碳工廠標杆樣板。聯想的技術團隊在設計階段就開始充分評估,從功能型、建築型、能效型三方面分析各種零碳舉措和設計參數,確定了天津零碳園區五位一體評估框架,並運用新能源、先進的碳減排工藝、綠色製造技術,優化建設運營方案,力爭打造ICT行業首個“零碳工廠”。同時,聯想通過採用清潔能源、加快綠色技術創新應用、智能化轉型等方式來推動現有生產製造端的碳中和。在合肥聯寶工廠,聯想自主研發的先進的生產調度系統LAPS通過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線閑置等方式,每年減少2000多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環境污染與能源消耗方面,聯想通過節能環保的綠色產品和工藝應對生產過程中的污染與能耗,如通過低溫錫膏製造工藝實現碳減排35%,每年減少6000噸碳排放。
當自身運營達成零排放以後,聯想目光轉向了整個行業,之前積累的經驗和標準,溢出至一級、二級合作夥伴以及供應鏈上下游,由點帶面一起減碳,同時搭建起綠色供應鏈體系,提供供應、生產、物流、回收、包裝五個綠色管理維度方案,以及綠色數據平台建設,引導和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共同實現低碳轉型。
目前,聯想“零碳”解決方案已經在汽車製造、石油石化、能源電力、電子製造等行業落地,賦能國內300多家領軍工業企業。例如,聯想為大型鋼鐵行業企業打造了智能製造管理系統和能源管控平台,做到了對生產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並通過使用聯想高性能、高可靠服務器,為龐大的數據流處理提供強大算力支持,在實現零碳轉型的同時,實現降本增效。如今,該企業每年可減少約13.3至13.6萬噸碳排放,實現了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多年來,聯想始終堅持產品綠色創新,把綠色設計貫穿到產品全生命周期當中,不斷革新綠色工藝,推廣低碳技術成果,打造綠色供應鏈,走出了具有聯想特色的綠色製造之路。
未來,聯想也將繼續打造韌性、敏捷、協同的綠色新生態,提升端到端供應鏈核心競爭力,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力爭為中國打造一個更具參考和借鑒意義的全球供應鏈樣板!